本篇文章3246字,读完约8分钟
■贾平荣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5月31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社会发展面临人口老龄化、消除贫困、保障人民健康等诸多挑战,要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科学研究中心承担的软科学项目《区域科技与社会发展指数报告》发布。《科学、技术与社会指数》用定量的方法探讨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包括区域科技发展指数、区域社会发展指数和区域科技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评价。
区域科技发展指数:全国比较
区域科技与社会发展指数包括区域科技发展指数和区域社会发展指数;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区域科技发展与区域社会发展的相关性,建立了区域科技与区域社会发展的协调评价模型。
区域科技发展指数分为三个调查模块:区域科技投入、区域科技产出和科技对社会的影响。区域科技投入和区域科技产出两个模块体现了国际关注的原则,科技投入和产出是科技活动的两个重要方面;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模块体现了全面发展的原则——全面发展的内涵要求科学技术进步的成果能够充分造福社会。
根据“区域科技发展指数模型”,课题组计算了2012年全国科技发展指数。根据中国各省科技发展的排名,北京是中国第一和最高的。这反映出北京在科技发展方面领先于其他省份。从科技投入、产出和社会影响来看,北京在科技投入、产出和社会影响方面居中国首位。
这是一个横向比较,然后看看纵向比较。研究小组详细分析了1996年至2013年北京科技发展指数。
研究表明,从各影响因素来看,科技投入和科技产出因素的增长趋势基本一致,表明北京市科技投入效率相对稳定,投入产出比基本稳定。2006年以前,北京市科技综合发展与科技综合发展相吻合,表明北京市科技综合发展主要受1996-2006年科技投入产出的影响。从2006年到2011年,突出的环境污染导致了环境问题的增加。然而,在北京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出台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后,科技的社会影响因素迅速改善。现阶段,科学技术的综合发展与科学技术的社会指数趋势相吻合,表明2006-2011年北京市科学技术的综合发展主要受科学技术对社会影响的驱动。这一启示:科学技术对北京社会的影响越来越重要。
从综合结果可以看出,科技投入和科技产出是提升北京综合科技实力的基石。随着创新驱动战略的稳步推进,北京的科技创新已经从“跟随者”、“同行”转变为“领导者”。“十二五”期间,北京不仅使中关村示范区的专利授予量、技术合同额和总收入翻了一番,而且在促进科技与社会融合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
区域社会发展指数:全国比较
区域社会发展的最高标准是经济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评价区域社会发展,应着眼于经济发展水平和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区域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根据基于国际权威经典观点的高频指标,研究小组在三轮专家意见后提出以下测量指标。
区域社会的第一个关系是区域社会的发展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经济发展环境。衡量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储蓄、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区域社会的第二层次关系是区域社会内部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可以细分为四个层次:一是区域社会发展的平台支撑:生态环境。第二,区域社会发展的主要内涵:生活质量。第三,区域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人口素质。第四,区域社会发展的内在保障:社会稳定。
该研究小组计算了2012年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社会发展指数。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社会发展指数来看,北京居全国首位,这表明北京的社会发展整体实力处于全国最高水平。从社会指数来看,北京在经济发展指数中排名第一,反映了北京在科技创新的引导和支持下经济发展水平的稳步发展;从生态环境因子排名来看,北京排名第23位,表明北京的生态环境处于下游水平,环境状况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从人口素质因素的排名来看,北京排名第一,这表明北京拥有中国最高的人口素质,主要是因为北京的人均教育水平最高;从生活质量因素排名来看,北京排名第八,表明北京的生活质量处于中游水平,北京较高的生活成本和生存压力导致生活质量排名落后;从社会稳定因素的排名来看,北京排名第一,这表明作为中国的政治中心,北京的社会稳定程度在中国处于最高水平。
这是一个横向比较,然后看看纵向比较。课题组详细研究了北京市1996-2013年的综合社会发展指数。
从北京社会因素的变化来看,生态环境是北京社会发展综合实力的第一要素,这表明环境质量对北京当前社会发展的影响最为深远;生活质量是社会发展综合实力的第二要素,对社会发展综合实力的贡献很大,这就要求政府更加关注民生发展;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综合实力的第三要素。经济增长直接影响人们的收入水平,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但是,从本研究中可以看出,经济发展并不是提高北京社会发展水平的最重要因素,政府应该更好地协调经济、社会和生态之间的关系,让创新引领北京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最后,社会稳定和人口素质是社会发展综合实力的第四和第五个因素,所以要注意均衡发展。
区域科技与社会发展协调性评价——以京津冀为例
在区域科技发展和区域社会发展的基础上,课题组提出了“区域科技与社会发展协调评价”。目前,关于区域科技发展与区域社会发展协调类型的研究属于空·怀特的范畴,相关的协调研究大多采用选取0-1之间的几个有代表性的节点,将协调度划分为若干区间,并以此作为协调类型划分的依据。研究小组将协调类型划分如下。
京津冀协调发展是一项国家战略。该研究小组利用2009年至2013年的数据,对北京、天津和河北省的科技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协调性进行了评估。
结果表明,北京市科技发展与区域社会发展的协调度长期保持在0.7-1.0之间,科技与社会同步发展。从2009年到2013年的前三年,社会因素主导了协调发展,而科技发展主导了后两年。可以看出,从整体上看,北京的科技进步促进了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推动了科技的进步——北京的科技与社会同步推进,处于“协调”阶段。
天津市科技发展指数基本高于社会发展指数。这种状况的长期存在导致天津的协调度没有达到更高的水平。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社会的发展。但总体而言,天津市的协调水平仍处于较高水平,处于“发展协调”阶段。
河北省科技发展与区域社会发展的协调度约为0.1-0.4。在2009年至2013年的研究期间,前两年的科技指标高于社会指标,后两年的社会指标高于科技指标。然而,与北京的发展不同,它们之间的差异相对较大。这表明河北省科技与社会发展处于不稳定状态,二者之间没有稳定的共生增长关系。这导致河北省科技发展长期处于低协调状态。
如何促进京津冀科技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研究小组给出以下三条建议。
一是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促进京津冀科技与社会协调发展。北京科技实力最强,继续发挥地理优势,促进科技成果共享,增强科技在促进其他地区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天津和河北为北京提供了更多的市场,促进了彼此的发展。天津应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应用研究和实验开发,促进科技与社会的进一步融合和稳步提高。河北省在加强自身科技和社会建设的同时,应利用未来毗邻京津的优势,积极开展与京津的科技和经济交流,以增强社会实力和科技竞争力。
第二,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实现科技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在区域科技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区域科技和社会发展都有各自的优势和特点,都有一定的相对优势。因此,应以区域科技社会现状为基础,着眼于未来区域科技社会的协调发展,推进区域布局、区域调控和管理、区域分工等方面的创新。在加强地方科技工作促进区域社会发展的同时,要加大科技投入,特别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同时,要注意社会发展对科技工作的需求,根据社会经济特点确定适宜的科技发展领域。
第三,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政策支持。科技主管部门应在科技发展规划、重大项目立项、科研经费、财政贷款支持等方面优化空科技社会资源配置结构。
(作者:北京科技学院)
标题:科技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地址:http://www.cfcp-wto.org/cfzx/15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