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55字,读完约5分钟
农村廉价劳动力向城市的持续流动是中国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的现实表现。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得益于城市化。随着城市化的深入、现代农业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和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农业经济中技术和资本对农业产出的贡献将远远超过土地和劳动力的贡献。中国粮食产量十多年的持续增长也表明,耕地的人数在减少,但由于技术和资本的进步,单一劳动力管理的土地大大增加,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谁来耕地的问题也将相应得到解决。
有趣的阅读经济李成钢
最近,我读了北京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映红和刘霓娜的论文《北京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研究》。在分析了北京市农业劳动力的人力资源数据后,他们再次提出了“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担忧。
张映红和刘霓娜引用的数据显示,北京农业劳动力的老龄化程度不容乐观:45岁以下的年轻劳动力急剧下降,45-60岁的老年劳动力成为北京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从2000年到2010年,北京市45岁以下的农业劳动力减少了50%以上。与此同时,代表新劳动力的25岁以下年轻人进入农业行业的比例也从2000年的8.6%下降到2010年的4.3%;截至2010年,北京市45岁以上农业老年劳动力比例达到60.1%,比2000年增长13.5个百分点。张映红和刘霓娜认为,根据这种情况,北京农业劳动力的老龄化程度将进一步加深,速度可能更快。
事实上,不仅北京,全国其他地区,农业劳动力加速老龄化的现象也同样严重。到2010年,45岁及以上老年农业劳动力的比例在浙江为71.8%,江苏为69.5%,上海为65.2%,重庆为60.9%,湖北为53.5%,福建为51.4%。
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黄吉在2015年的一篇论文中也指出,目前,两代农民在就业选择上的代际差异极其显著。例如,父母工作和兼职的比例分别为69.8%和21.4%,而子女工作和兼职的比例分别为5.1%和6.2%。未来五年,农业人口的比例将继续下降。但是,未来农民劳动力在农业中的比重将会下降,农业劳动力的平均年龄将每年增加1.1岁以上,呈现老龄化趋势。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威廉·佩蒂曾经说过:“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农业稳定,世界安全。然而,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大量农村富余中青年劳动力不断向城镇转移。空村、闲置土地或废弃土地、农村常住人口“老幼妇女”等问题日益严重。谁来种土地一直是农业经济研究者关心的问题。
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由于城市发展的需要和中青年劳动力选择的双向机制,越来越多的中青年劳动力进入城镇工作或接受教育。因此,在工业化进程中,农村流动人口主要是中青年劳动力,而留在农村的大部分是老年人。
年轻的劳动力越来越少,对谁来种地的担忧也越来越重。然而,从学者的研究来看,学术界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的影响仍存在较大分歧。学者李、认为,农业劳动力的流失、老龄化和女性化将使农业生产和现代化面临挑战。农业劳动力的大量流失导致农业劳动力的缺乏和整体素质的下降,不利于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营。王跃梅和李岚认为,农村劳动力的外流也可能改变农民的集约耕作和生产决策行为,导致粗放经营甚至放弃。然而,也有不同意见认为,农村劳动力外流增加了家庭收入,促进了生产性投资,有效缓解了人地矛盾,提高了生产资源的配置效率,为农业规模和工业生产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他们认为劳动力转移并没有对农业生产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没有必要过于担心由此产生的农业危机。
就世界而言,农业劳动力比重下降是必然趋势,老龄化现象是全球性问题。美国农业劳动力的平均年龄为58岁,日本高达67岁。在欧洲,三分之一的农民年龄在65岁以上,35岁以下的中青年农业劳动力比例不到5%。根据研究数据,2010-2012年全球农业就业的平均比例为30.5%,比过去10年低7.4%。就中国而言,根据联合国《2012年世界人口展望》,到2020年,劳动年龄人口(16-60岁)总数将比2011年减少约1.6%,农业就业将占全国就业的约24%,有近2亿农业劳动力。在职业农民不断发展的未来,没有必要担心农民工的数量。
农村廉价劳动力向城市的持续流动是中国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的现实表现。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得益于城市化。随着城市化的深入、现代农业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和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农业经济中技术和资本对农业产出的贡献将远远超过土地和劳动力的贡献。二战后,土地基本没有增加,农业劳动力大大减少。然而,世界农业总产量的几次增长表明,推动现代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已经转化为技术和资本。中国粮食产量十几年的持续增长也说明了这个问题:耕地的人数在减少,但由于技术和资本的进步,单一劳动力管理的土地大大增加,生产力不断提高,谁来耕地的问题就解决了。
标题:学者的疑问:谁来种地、如何种地
地址:http://www.cfcp-wto.org/cfzx/8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