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80字,读完约5分钟

仔细观察每一个案例

我们的记者元泛

自8月1日滴滴宣布收购优步中国以来,已经过去了近三个月。尽管商务部回应了三次,但还没有得出结论。但显然,无论商务部最终做出什么决定,对优步中国来说都毫无意义。滴滴对优步中国的收购已经是老生常谈了。11月,优步的全球服务器将停止在中国服务,也就是说,优步应用将在11月彻底失败。

优步中国完美脱身

至于优步撤出中国,市场一度认为这是美国高科技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滑铁卢”。直到国庆假期后,北京、上海和深圳相继出台了汽车相关网络的管理措施,市场才意识到自己对此视而不见。优步中国是这次合并的真正赢家,它在大地震的监督下完美逃脱,抛下了一切。

优步中国完美脱身

新政风暴的影响

从企业利润的角度来看,优步全球似乎早就应该剥离其在中国的业务。中国在线汽车市场烧钱就像一个无底洞。据彭博社报道,优步在中国已经损失了20多亿美元。优步原本计划利用全球其他市场的利润为中国市场提供资金,但烧钱时仍然没有回报,这是投资者不愿看到的。

优步中国完美脱身

显然,优步中国肯定不会放弃这座城市,因为中国有一个价值十亿美元的在线汽车市场空.根据CICC发布的《中国专用车行业分析报告》,假设每份订单的单价为30元,短途旅行的市场规模估计为8409.6亿元。假设未来私家车能够占到短途旅游市场的50%,预计未来私家车市场规模将达到4204.8亿元。

优步中国完美脱身

相比之下,烧这点钱真的是九牛一毛。真正让优步中国决定退出中国的是网上汽车的合法化,这被全国人民视为一项优惠政策。

7月28日下午,酝酿了两年的出租车改革和网络汽车新政终于出台。《关于深化改革促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出租汽车运营服务网上预约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今后符合条件的私家车可以按照一定程序转换为网上汽车,从事特种车运营。公众舆论普遍认为,从现在起,网上汽车的身份是合法的。

优步中国完美脱身

正当大多数人对中国成为第一个承认特种车辆合法化的国家感到兴奋的时候,一些人已经感到了“风雨欲来,满屋风雨”的不安。的确,网络汽车的合法化并不是目的,而只是符合市场规律,引导规范化发展,其最终目标是加强管理。优步中国深入了解了整个游戏过程,在宣布网上汽车合法化三天后率先逃离,并在风暴前以近乎完美的方式撤出中国。

优步中国完美脱身

国庆假期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重庆、杭州,通过严格限制人员、车辆和区域,打破了网络汽车规则。迪迪显然对突如其来的暴政感到困惑,并发表了措辞强硬的抗议声明。滴滴表示,如果采用《征求意见稿》中的管理模式,将迫使互联网上“绝大多数”的司机和汽车下岗。“数百万网络汽车司机将失去目前的工作机会和收入,这意味着数百万家庭将失去重要的收入来源。”迪迪在声明中说。

优步中国完美脱身

作为一家中国公司,滴滴打破常规暴露了其内心的巨大不安。事实上,新政对滴滴的打击可以说是致命的。

滴滴披露的数据显示,以上海为例,目前从事网络汽车的车辆中,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符合新轴距的要求;在上海启动的41万名司机中,只有不到1万人拥有上海本地户口。也就是说,不到20%的车辆符合轴距要求,不到2.5%的驾驶员符合户籍要求。如果加上车牌和驾照,乐观估计上海只有2%的在线车辆符合要求,其余98%将被淘汰。

优步中国完美脱身

没有这些能力,滴滴苦心打造的大平台正面临瓦解的趋势。

完美地出去

无论迪迪如何反抗,似乎在这场比赛的开始就决定了输赢。对于优步中国来说,如果不是为了完美的逃脱,它现在必须面对与滴滴“新政”的两难境地。

优步中国完美脱身

根据《反垄断法》的规定,两个企业合并必须根据营业额和经营规模向有关部门申报。未申报,但合并本身不构成垄断的,处以15万元罚款;如果这两家被兼并的企业拥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并完全遵守反垄断法的监管,相关部门可以要求禁止兼并,如果这两家企业的兼并已经结束,相关部门可以要求恢复到以前的状况,但事实上,就滴滴和优步中国而言,往往很难恢复到以前的状况。11月,优步的全球服务器将停止在中国服务,这意味着优步应用将在11月完全到期。在这种情况下,有关部门可以采取结构性救济,即让被兼并企业剥离其资产或转让其股权。

优步中国完美脱身

在滴滴和优步中国的并购交易中,优步中国是绝对唯一的赢家。它获得了滴滴17.7%的股份,这阻止了滴滴通过投资和其他公司涉足欧美市场的雄心。然而,滴滴以高昂的成本从优步中国手中接管的多余产能,已经被政策变成了一根香烟。

优步中国完美脱身

优步中国进入中国市场只有短短三年时间。尽管它与滴滴和其他在线汽车公司竞争消耗大量的真实资金,但其巨大的中国市场也为其估值创造了巨大的空空间。今年6月,优步从沙特阿拉伯主权财富基金获得了35亿美元的投资,与此同时,优步通过谈判获得了高达20亿美元的债务融资。

标题:优步中国完美脱身

地址:http://www.cfcp-wto.org/cfzx/13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