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44字,读完约3分钟
嵩山区王宓镇敖包村构建了一个服务中心+三个联合会+四条发展路径的134服务模式,提高了综合服务水平,实现了全村发展。
建立综合服务中心,强化便民功能。敖包村位于全乡,村组、商人和流动人口较为集中。为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服务需求,村党支部将原红花沟国家税务局600平方米的办公楼改为活动场所,投资15万元进行修缮,建立综合服务中心,设立便民服务站,设立政策咨询、计划生育卫生、民主理财等服务窗口。村干部在派出所集中工作,方便群众办理各种事务;设置党员活动室、图书馆、健身房、棋牌室等四个功能室,配备齐全相关文化体育设施,强化了阵地功能。投资20万元建设群众文化活动广场,铺设健身路径,搭建群众开展各种活动的平台。同时,打破了门到门的服务模式,服务链积极延伸。在镇外的7个村民小组中设立了代理人,并挑选代理人定期提供上门服务。去年以来,我们为群众办了121件事,征求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解决了22个实际问题。
成立三个联合会,协调资源,造福人民。结合镇村建设办公室,各村组成立了镇村共建协会,共同开展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投资670多万元实施主要街道地下排水、主要街道两侧砌彩砖和集中供水工程,投资270多万元改造金红路460米,硬化街道5.3公里,种植杨树340多棵,投资1218万元建设村小学教学楼和幼儿园,并通过招商引资培养建设者。联合镇司法厅、综合治理办公室、信访办、村警办、护道队和部分党员组成稳定联盟,将全村划分为11个网格单元,每个网格单元设立网格负责人和信息官,开展隐患和纠纷排查。年初以来,36件矛盾纠纷得到有效解决,小事不离村,大事不离镇;与乡镇文化站、乡镇妇联、企业工会联合组成文化联合会,组织乡镇居民和企业职工定期开展棋类、秧歌等文化体育活动,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拓宽四条发展道路,发展产业,富民。依托111国道沿线的地理优势,引导村民发展特色种植。现已开发玉米种子500亩,马铃薯2000亩,甜菜1300亩,药材600亩,豆类900亩。2015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万元;重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引导规模化养殖由庭院养殖向规模化养殖转变,投资380多万元建设两个养猪小区和一个养鸡小区,成立养殖协会。迄今为止,已有29个大型农业社区在养殖社区落户,推动了自由放养家庭的发展。每年释放60户家庭、1万头猪和12万只蛋鸡;积极发展设施农业。现已建成300亩设施农业园区和60多个日光温室,培育了30多个设施农业种植户,年均收入3万多元;大力发展劳务输出产业。村党支部积极与企业沟通,利用赤峰华泰、爱世纪、巴敏、金池等多家黄金矿山企业的优势入村落户,优先安排当地富余劳动力就业,使500多名村民成为当地黄金企业的工人,260多名精通企业管理和生产技术的村民被山东、辽宁、包头的黄金企业高薪聘请到外地创业。(通讯员王庆利·赵洪亮)
欢迎关注:赤峰新闻网官方平台——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或搜索赤峰新闻网(或直接进入内蒙古日报)关注赤峰新闻网官方网站。请注明转载来源。
标题:宝保村的“134”发展模式照亮了人们的生活
地址:http://www.cfcp-wto.org/cfsh/6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