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87字,读完约7分钟
第三节天津地方经济观察(四)文章本报记者赵建中刘飞飞
不久前,京津整合了中关村、天津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滨海新区的政策优势,打破了行政区划壁垒。北京和天津在北京签署了协议,天津市委书记李红中在上任伊始,亲自前往北京出席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区项目的签约仪式。
此举不仅加快了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建设,也将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组成部分的京津科技创新合作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当天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是“创新与竞争、结构优化、质量第一、效率与速度第二”时,天津也迎来了前三季度的经济运行记录:前三季度,天津国内生产总值13339.44亿元,同比增长9.1%。
天津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是相辅相成的。随着经济的增长,人民的经济和民生得到了进一步改善。随着财政收入的增加,天津市政府也加大了对民生和公益项目的投入。前三季度,天津市开始建设5万套棚户区改造和安置房,发放10万张文化惠益卡,新开和调整45条公交线路,开通15条通勤快线。这些措施在改善民生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普通居民享受到了城市发展的成果。
京津冀联动释放经济活力
自国家京津冀协调发展战略提出以来,天津作为核心区,在行政体制改革、承接资本资源、大交通网络、通关便利化、科技金融服务和人才整合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作为京津冀协调发展的排头兵,天津已逐步进入三地协调发展的“快车道”,经济活力不断释放:前三季度,天津在京津冀引进投资项目1853个,投资1587.41亿元,占全市实际利用内资的44.8%,同比增长2.1个百分点。京津冀通关验放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京冀货物占天津港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32.7%。京台、京秦高速公路天津段建成通车,京津冀“互通卡”的使用覆盖了该地区9个城市,发卡量超过3万张。
值得一提的是,《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区合作协议》的签署,也标志着京津正在加快建设具有高端创新元素、鲜明产业特色、可持续发展的世界级科技R&D和成果转化园区的进程。
“统筹全局、把握基础、把握方向、着眼长远的五大发展观,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针,也是促进京津冀协调发展的“指挥棒”和“交通信号灯”。在各领域、全过程协调发展中贯彻新的发展观,推进发展方式优化、发展动力转型、发展空、改善发展环境,努力开创京津冀协调发展的新局面。”天津领导人有长远的发展观,京津双城的协调发展是京津冀协调发展的起点和起点。
创新能支撑半边天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创新放在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飞鸟之翼”和“汽车的两个轮子”。当创新理念融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时,天津的新动能聚集显示出加速增长。
据天津市统计局统计,前三季度,天津市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12.8%。代表新技术发展方向的产品发展良好,生产节能和新能源汽车3.61万辆(爱吉、净值、信息),增长44.5倍;199辆城市轨道车辆;24台工业机器人,增长14.3%;光纤和太阳能电池产量分别增长28.4%和19.1%。“互联网+”相关产业发展迅速,网上零售额271.59亿元,同比增长57.3%,8家企业网上零售规模超过10亿元。
"科技公司支撑了天津一半的发展."据天津市统计局发言人张强介绍,前三季度,天津市新增科技企业1.2万家,达到8.5万家。这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专有技术的科技企业创造了超过一半的工业总产值和近60%的利润。继续支持群众创业和创新,建设和运营106个市级群众创作室,中央商务区于家堡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第一批群众创业和创新示范基地。
事实上,除了科技创新,天津“放权让利”,不断推进制度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聚集的步伐越来越快。其中,滨海新区、武清区、河西区等区域通过制度创新与北京的国家部委、科研院所和高校资源无缝对接,吸引科技成果转化,打造“全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大量在京设立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空中创落户滨海新区,为天津项目转型和孵化提供了新的平台。“吴彤画廊”人才整合示范区的启动,为京津冀人才聚集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平台。
制度创新也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增添了足够的后劲。其中,商业体制改革促进了新成立的市场主体的“井喷式”增长。前三季度,天津新注册的市场主体有124,100家,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8,900家。其中,民营实体121,600家,占新注册市场实体的98.0%;新注册企业67500家,比去年同期增加14900家。
“要进一步优化所有制结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继续减少和下放审批事项,深化商业体制改革,使天津经济既有‘岳明当空'’,又有‘星空’。”李红中说过。
自由贸易区已经成为刺激外国投资的主要引擎
“促进投资,关注有效投资,增加投资吸引力,加快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投资在稳定增长、调整结构、弥补不足中的关键作用。”这不仅是引领省市发展的经验,也是天津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体制机制国际化、市场化和便利化,促进外商投资增长的重要途径。“走出去”已成为天津经济发展的关键词,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已成为天津吸引外资的主要引擎。
“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充分发挥全市推动自贸区改革发展的力量。截至今年9月底,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已开始实施的“总体规划”中的90项改革任务已经完成,占80%;两批175项制度创新措施已经启动,151项已经落实,占86%。”天津市副市长赵海山在近日举行的天津自贸区外商投资经济数据发布会上表示,随着各项创新措施的实施,自贸区投资和贸易便利化水平明显提高,特别是在支持企业“走出去”、创新外商投资监管体系、建立外商投资“一站式”服务平台、加大对企业“走出去”的金融支持等方面。一系列制度创新措施取得显著成效。
今年以来,FTZ企业对外投资呈现持续增长趋势,对天津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90%,外商投资占全市的比重超过80%。外商投资领域向高端方向延伸,信息服务、金融租赁、商务咨询等行业投资位居前列。民营企业已成为外商投资的主力军,占全市近80%。该地区近80%的企业“走出去”获取技术、品牌和市场份额,形成了以获取市场、资源、品牌和技术为驱动的海外投资格局。
赵海山表示,天津将继续加强自贸区试点领导小组的综合协调,凝聚天津各方力量,形成合力,加快企业“走出去”。继续加强京津冀协同发展和自由贸易试验区“一带一路”建设,通过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平台积极服务更多京冀企业“走出去”。继续加强入驻企业培训,加强境外投资全过程跟踪服务,总结形成典型操作案例,通过现场体验式培训,引导“走出去”企业尽快享受自贸区改革红利。
标题:天津:创新竞进 以质为帅
地址:http://www.cfcp-wto.org/cfzx/9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