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66字,读完约4分钟
今年5月以来,《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先后两次来到甘肃省陇南市康县进行采访。一次是参加5月21日在康县召开的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现场会议;有一次,6月下旬,记者到康县采访“脱贫致富,百大网络媒体陇陇陇游”。康县探索乡村旅游扶贫新模式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记者在康县厂坝镇华侨村采访时,看到一棵树龄超过1300年的菩提树,吸引了许多游客驻足观赏。华侨村是古茶马古道和300英里生态文化旅游线上的重要节点。2015年,华侨村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示范村”。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周边的发展。许多村民把自己的房子改造成农家旅馆,经营农舍和便利超市,出售当地土特产,月平均收入为1万元,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甘肃省委书记王三云日前在康县花桥村考察时,总结了康县美丽乡村建设和发展全球旅游的经验:“留乡思,打扮乡镇,开发乡镇宝藏,富民强乡。”
旅游扶贫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事实上,华侨村只是康县300英里生态旅游线上60个美丽乡村中的一个。康县正在大力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建设了17个省级“美丽乡村”,75个村庄被国家列为“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3个村庄被国家列为“中国传统村落”。
甘肃省政协副主席近日表示,近年来,康县积极探索和实践旅游与精准扶贫相结合的新型发展模式,有效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成效显著。
近年来,康县因地制宜,将扶贫与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特色产业、电子商务、双行动相结合,形成了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相结合的发展新模式,探索了贫困山区生态扶贫之路,有效促进了贫困户和群众增收致富。
据康县县委书记李廷俊介绍,截至去年年底,康县350个行政村已建成236个美丽乡村,187个行政村建成文化广场,农村书店全面覆盖。到今年年底,康县将有262个美丽的乡村,全县所有的村庄都将逐年逐步建成美丽的乡村。依靠乡村旅游增加农民收入,旅游业已经成为康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随着美丽乡村的建设和多条高速公路的建成,兰州、汉中、广元、成都、绵阳等地的游客经常来康县旅游,带动了康县旅游项目的发展和农业特产的销售。
据了解,康县已有36个村庄建成并开始运营105户、531间标准间、974张床位,提高了乡村旅游接待能力,延伸了乡村旅游产业链,提升了康县乡村旅游品牌。2015年,康县乡村旅游接待游客94.7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亿元。目前,康县直接或间接从事乡村旅游的贫困农民有4659人,家庭人均收入稳定在1万元以上,有力地促进了群众增收致富。
打造乡村旅游的知名品牌
旅游业的兴起带动了康县的经济发展。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康县,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康县利用新媒体矩阵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聚集效应。一方面,组织和调动全县新政府媒体的整体联动和集体声音。另一方面,组织开展旅游营销信息发布、旅游产品在线展示和预订、康县形象mv推广、康县文化旅游资源推广、康县特色农产品营销等宣传推广活动。以省级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现场会议为契机,康县乡村旅游在国内大型网站、论坛、博客和客户中的点击率和曝光率得到有效提升和提升,推动了乡村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借助互联网的规模和速度优势,康县加大了对古茶马古道等地域特色文化的宣传力度,加大了对美丽乡村建设和经营成果的推广力度,让外界更多地了解康县、熟悉康县、进入康县,从而加快了旅游业由季节性向常态化的转变。
康县积极开展旅游扶贫试点工作。康县凤凰沟、大水沟、花桥村等村采用“支部+双单位+公司+贫农”的模式,取得了成功。除此模式之外,康县还具有“政府引导+公司运作+农户与贫困户联动”、“协会+农家旅馆+贫困户”、“能人大户+企业+贫困户”和“互联网+电子商务+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模式。这五种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借助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平台,准确营销旅游产品,促进创业的典型放大效应
标题:甘肃康县:探索乡村旅游扶贫新模式
地址:http://www.cfcp-wto.org/cfzx/15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