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56字,读完约5分钟

加快工业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突破发展瓶颈、提升国际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和产品竞争力的关键。总体而言,当前,中国工业化与工业化融合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正进入进一步发展的新阶段。

两化融合助推制造强国建设

敏锐的观察

吕红星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以下简称《规划》)。建议到2020年,全国一体化发展指数将达到85,比2015年增加约12;企业进入整合、升级和创新突破阶段的比例达到30%,比2015年提高约15个百分点。

两化融合助推制造强国建设

此外,《规划》还围绕制造业“双创新”体系、新模式、新业态、新产品和基础设施体系的发展重点,明确提出了2020年的详细发展目标:网络化制造。“双创新”体系不断完善,新的生产模式在重点行业广泛推广,网络化服务模式成为新的增长点,智能设备和产品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支撑集成发展的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完善

两化融合助推制造强国建设

工业化作为四个现代化之一,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被提出,而信息化则被提出了近20年。笔者发现,党的十五大提出了“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思想,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了“以信息化促工业化,以工业化促信息化”的思想。自党的十七大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产业由大到强”的战略规划以来,经过五年的不断推进,中国制造企业的融合不断深化,覆盖面更广,效益更为显著,有力地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爱基、净值、信息)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党的十八大在党的十七大的基础上,提出了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新目标,要求信息化与工业化在更大范围、更精细的行业、更广阔的领域、更高的层次、更深的应用和更高的智能上相互融合。

两化融合助推制造强国建设

十八大以来,两个产业的融合明显加快。2015年5月8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中国制造2025》,确定了九大战略任务和重点,其中第二项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2016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的指导意见》,部署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共同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加”行动,加快建设制造业强国。《中国制造2025》和《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可谓拉开了《规划》的序幕。

两化融合助推制造强国建设

需要注意的是,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中国两个产业的融合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2012年到2015年,中国两次产业融合的总体发展指数分别为59.07、61.95、66.14和72.68,增长率并不令人不快。然而,也应该注意一体化过程中的问题。

两化融合助推制造强国建设

首先,要客观认识东、中、西部地区一体化发展水平的差距,要因地制宜,而不是一刀切。特别是西部地区,其工业化水平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信息化发展不仅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而且还远远落后于中部地区。2016年8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15年中国一体化发展水平评价报告》显示,2015年东部两个产业的平均一体化指数为86.06,中部为73.40,西部为59.93。东、中、西、东、西的差异分别扩大到12.66、13.47和26.13,表明中国的东、中、西部地区。

两化融合助推制造强国建设

因此,笔者认为西部地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坚持走信息化带动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才能逐步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东部地区工业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应着眼于方向,并应着眼于产业结构调整,如利用信息技术进一步调整企业能源结构,进一步降低能源消耗,从而提高能源效率。

两化融合助推制造强国建设

第二,企业与产业融合的步伐正在加快,但仍存在许多不足。首先,一些政府工作人员和企业没有认识到发展的大趋势,对两个产业的融合重视不够。政府工作人员和企业负责人都应该提高认识,把两个产业的融合作为下一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和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目标。其次,工业软件的竞争力不足。众所周知,产业化和产业化的融合离不开工业软件,但工业软件在中国的品牌效应仍然缺乏。目前,我国大型工业企业使用的工业软件大多来自国外,成本和服务成本都很高。另一方面,我国许多工业软件都是由企业自己开发的,具有非常适合企业的优势,但潜在的缺点是耗费资金和精力,不能推广和普及,是严重的利基。

两化融合助推制造强国建设

总之,加快工业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突破发展瓶颈、提升国际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和产品竞争力的关键。总体而言,当前,中国工业化与工业化融合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正进入进一步发展的新阶段。大力推进两个产业的深度融合,加快新旧发展动能和生产系统的转型,提高供给系统的质量和效率水平,对于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打造制造强国、重塑新时期国际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标题:两化融合助推制造强国建设

地址:http://www.cfcp-wto.org/cfzx/11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