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31字,读完约2分钟
观点新闻
新京报(记者段淑君)“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解决需要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手工技艺。”
本报今天第五版刊登了国家行政学院的张占斌、孙飞的《新经济范式呼唤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一文,指出转变发展方式是中国新经济范式的基本要求。在这个过程中,要实现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需要以追求完美、耐心奉献、一丝不苟、不走捷径的工匠精神为指导。
文章指出,目前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不是强国,技术创新能力弱,产品附加值低,主导产业优势突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爱基、净值、信息)任务越来越紧迫。因此,中国经济需要以追求卓越、持续改进的质量引领高端制造业(爱基、净值、信息)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淘汰劣质落后产业和僵尸企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工匠精神来引导企业的精细化生产和精细化管理,进而推动行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走向中高端。
文章指出,在新的时代,优化制度供给,培育工匠精神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做好顶层系统设计,实现正式系统和非正式系统的协同。在培育工匠精神的过程中,在建立和完善各种配套制度体系(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同时,也要注意在日常行为规范、行为标准、企业文化和价值取向等非正式制度的引导下,法律、制度和契约的保障和激励功能的有机结合。
二是优化政府服务,提高政府效率,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利用高效的制度安排,激发企业和员工追求完美、创新和完善的价值取向。
第三,完善育人用人制度和机制,培养一流的“工匠”队伍。
第四,优化市场竞争环境,让工匠精神引领创新和创业。我们要对假冒伪劣商品“零容忍”,努力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提高制假售假的违法成本,依法保护“工匠”的知识产权,确保投资与回报的平衡。
标题:经济新常态呼唤工匠精神
地址:http://www.cfcp-wto.org/cfzx/11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