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18字,读完约5分钟
"我的贷款能正常批准吗?"一家银行按揭部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最近有很多购房者就这个问题咨询过他。“只要条件满足就可以处理。然而,由于大量买家申请贷款,他们必须等待一段时间的批准。”负责人这样回答了这个问题。
目前,市场普遍认为,随着抵押贷款风险警告的不断出台,信贷政策将有针对性地收紧已成定局。那么,情况如何?
住房融资可能会受到更大影响
今年9月,政府出台了严格的房地产企业发行债券审批政策,缩小融资渠道,控制投资节奏和开发商借款比例。
目前,债券市场已经成为住房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在交易所市场发行的债券中,房地产行业发行的债券有873种,总额为9354.46亿元,占25.94%,是交易所市场发行公司债券的最大行业。
“通过抑制房地产开发商的融资,缓解流动性充裕的房地产开发商的盲目高价,这也可能对预期产生影响。”对此,联合信用评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合评级”)评论称,“自2015年公司债券发行以来,房地产企业通过发行公司债券获得了大规模的低成本资金,但这一轮监管一直针对房地产企业。对融资渠道实行了多项限制,今后不排除进一步出台相关融资控制措施。”
10月12日,央行召集多家银行召开商业银行住房信贷会议,要求商业银行在加强住房信贷管理的同时,加强信贷结构调整,控制相关贷款风险;随后,上海银监局也向辖区内银行发出了按揭风险预警;10月21日,银监会召开三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提出严格控制房地产金融业务风险,包括禁止向房地产行业非法发放或挪用信贷资金,禁止银行理财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行业。
相关业内人士认为,上述政策旨在防止高杠杆房地产作为整体市场金融风险的蔓延。特别是对于热点城市,为了保证区域市场的供需平衡,一方面要不断控制投资和投机需求;另一方面,有必要增加土地供应,减缓过高的土地溢价导致的房价上涨预期。
在一些城市,仍然有空房的购买限制和贷款限制
根据联合评级分析,本轮调控政策调控明显,但政策针对性强,地方政策特色突出,部分城市突出“补货”;这一轮调控不是“去库存化”的终结,而是对房地产“全面去库存化政策”的部分修正。
记者发现,从今年9月到10月,地方政府密集发布了一些房地产调控政策。迄今为止,已有22个城市加入限购和限贷行列,不仅包括北京和上海等一线城市,还包括南京、合肥、无锡和佛山等二线热点城市。
业内大多数人认为,房地产市场的特点是明显的分化,所以这一轮调控也凸显了城市的政策。目前,政策的出台是为了抑制热点城市房地产投资投机需求的增长,但具体到不同的城市,就表现出明显的思想分化。
根据联合评级的分析,一线城市的监管最为严格,重点是抑制投机和消除杠杆作用,同时确保供应急需的住房。深圳大幅提高了第二套房的首付比例,提高了历史上最严格的社保支付标准;在厦门、南京、武汉等城市,第二套房首付比例大幅上升。上述城市大幅提高了二套房首付比例,在有效降低杠杆和防范金融风险的同时,对抑制当地房地产投资情绪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他城市根据各地房地产的特殊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防止未来投机性购房投资需求的增长。
以深圳为例,在其贷款限制政策中,无贷款记录的首付比例至少为30%;无住房但有贷款记录的首付比例不低于50%;规定本市户籍的成年单身人士(包括离婚人士)限一套。这一政策针对的是“假离婚”等投资投机性购买行为,体现了这一规定的精准定位特征。
此外,尽管一些城市出台了限制贷款和购房的相关政策,但调控政策相对宽松。以南宁市为例,只出台了政策引导措施,并未针对预期的调整调整限购限贷政策,为空留有进一步调控的空间。
三线和四线城市的去库存化或强化
根据易居中国研究院的相关数据,截至2016年4月底,全国60个城市中,新增商品房销售比例分布在2个月至34个月之间;其中,储销比最低的城市是南宁和合肥,只有2个月,库存规模明显不足;存贷比最高的城市是唐山和丹东,分别为34个月和33个月。
一些研究机构表示,如果存贷比在12个月左右,低于这一标准的城市主要包括合肥、南宁、苏州、燕郊、昆山、南昌、上海、郑州、深圳、厦门、珠海、北京、天津等城市;在其他城市,存款与销售的比率超过12个月。可以看出,一线和二线热点城市的去库存周期较短,而大多数三线和四线城市的库存仍处于较高水平。
在采访中,一些专家告诉记者,由于限购和贷款政策的影响,一些购买力可能会转移到三、四线城市。
根据联合评级,从中长期来看,全国房地产市场的库存仍然很高,去库存化的总方向没有改变。特别是三、四线城市的高库存仍需长期持续消化,房地产市场结构分化的再平衡仍需相关政策的进一步配合。
此外,此次出台限购限贷政策的城市并不都是房价大幅上涨的城市,而是主要是一线城市、省会城市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根据联合评级,这一特征反映出该政策旨在调整购房者对房价大幅上涨的预期,从而适度冷却热点城市的房地产市场。
标题:楼市调控凸显因城施策
地址:http://www.cfcp-wto.org/cfzx/9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