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63字,读完约4分钟

9月15日是中秋节,这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为了满足邮政服务的需要,8月20日,中国邮政发行了一枚名为“月圆中秋”的特别邮票。

这枚邮票面值1.20元,由河南省邮电印刷厂胶印,采用当地的烫印工艺和芳香油墨。这枚邮票是由崔敬哲和李云重设计的。设计上部采用神话月亮女神的主题,下部采用民间中秋节拜月,祈求丰收、健康、幸福、长寿、家庭团圆。围绕月亮精心制作了56个圆孔,象征着56个民族共享中秋节。图中隐约可见的亭台楼阁和祥云营造出神话圆明园的神秘氛围。背景上的桂花散发出淡淡的花香,令人心旷神怡,更像空.夜空中的繁星

月圆方寸间

从五月到中秋节,天特别亮。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赏月祭祀的习俗。古代皇帝有一套祭祀制度,在春天向太阳献祭,在秋天向月亮献祭。据史料记载,“中秋节”一词最早出现在李周。至魏晋时期,有“告诉尚书镇的牛,以迷惑他们,并在中秋节和傍晚过河”的记载。直到初唐,中秋节成了一个固定的节日。因为秋高气爽,中秋节晚上的月亮格外的清澈明亮,而秋月花中夜是一年中最明亮的夜晚。在中国发行的邮票中,中秋节的月光也得到充分的体现。

月圆方寸间

2002年9月21日,中国邮政发行了一套三枚中秋节特别邮票,这是中国发行的第三套传统节日邮票。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围绕着“月亮”,33张邮票上都画着一轮明月。第一次“重聚”。中秋节是满月,人们把月亮视为团圆的象征,8月15日是家人团聚的日子。中秋节的传统食物是月饼,月饼是圆形的,象征团圆,反映了人们对家庭团圆的美好祝愿。这张邮票图案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分享月饼,在明亮的月光下吃晚餐的生动场景;第二个是“赏月”。中国古代有祭祀月亮和拜月的习俗,祈求月亮神保佑幸福、长寿和家人团聚。晚唐时期,拜月逐渐演变成赏月,由宫廷传入民间。这张邮票图案展示了一个三口之家在中秋节赏月。菊花在月光下盛开,庭院里摆满了瓜果。这对夫妇仰望圆圆的月亮,这是对丰收的庆祝,是对来年好天气的祈祷,也是对家人的祝福。第三个是“月亮作为媒介”。中秋节的月亮是最圆最亮的,也是结婚的好日子。有句民间谚语说:“男人和女人结婚,老年是媒介。”在中秋节的午夜时分,成年男女在月亮下烧香和蜡烛,祈求老年与他们相配。这张邮票图案展示了一对恋人在月光下互赠香包并相互交谈,形成了一幅深情的画面。一对心形鱼头游在小溪边,两个心形新鲜桃子在小溪边,这是他们爱情的象征。

月圆方寸间

2007年8月30日,中国邮政发行了一个特殊的普通中秋祝福信封。在星星空中,一片粉红色的幸运云(Aiji,净值,信息)漂浮在一轮黄色的月亮上。下面的图片展示了一些房子的屋顶,秋树的黄叶和中秋节的行书。虽然设计中没有人物,但我们可以想象在美丽的中秋之夜,人们仰望中秋满月的情景,这就是所谓的“点亮整个天堂”和“千里同游”。

月圆方寸间

2013年8月15日,中国邮政发行了“团圆”个性化服务专用邮票。邮票设计以喜庆的红色为基础,中间是金色的满月,月亮上飘着一丝祥云,月亮下是象征财富的牡丹花。邮票设计是月亮女神。团圆是中秋节的主题,也是中国文化心理的最终归宿。邮票设计喜庆热情,富有民间特色,直观地展示了流传至今的民间文化。

月圆方寸间

中国的香港、澳门和台湾也在中秋节发行邮票,设计元素当然是中秋节不可或缺的。

1975年7月31日,香港发行了“香港节”邮票,其中第三枚是“中秋节”。图案是一幅结合拼图的灯笼月亮图,描绘了明亮月光下的金鱼灯,展示了人们手持灯笼庆祝中秋节的热闹场面;1994年6月8日,香港发行了“中国传统节日”的邮票,其中第四个是“中秋节”,而“月亮女神”的图案代表中秋节。

月圆方寸间

1981年10月1日,澳门发行了一套四枚以“秋”字为主要图案的中秋邮票,并分别配有嫦娥灯、葫芦灯、八角灯和狮子灯,象征中秋节的庆祝活动。

1966年6月23日,台湾发行了“民俗”邮票,展示了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的不同画面,第三张以“月亮女神”代表中秋节;2012年6月20日,台湾发行了“传统节日”邮票,其中第四枚是“中秋节舞月”,明月和嫦娥在月宫与玉兔共舞,旁边的桌上放着一盘月饼,象征着团圆的快乐。

标题:月圆方寸间

地址:http://www.cfcp-wto.org/cfzx/8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