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04字,读完约5分钟
最近,2017年全国“最美家庭”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赤峰市元宝山区的曹和龚延平榜上有名,并获得了2017年“最美家庭”的称号。6月15日,记者来到他们家,看到了最美丽的家庭“郭子皓”的风采。
记者在曹和龚延平的家里看到,房子整洁温暖,墙上挂的相框非常醒目。三个家庭的照片,大家庭的家庭照片,志愿者的照片等等都是他们美好的回忆。龚艳萍正在给婆婆洗脚,婆婆王素英笑着告诉记者:“俗话说,有个好儿子比有个好媳妇好。我的媳妇毫不夸张地说,她是一个诚实、勤奋、能干的好媳妇。她对我们的老两口非常孝顺,尽一切可能照顾我的儿子。”
听到婆婆的表扬,龚延平不好意思地说:“没有妈妈说的那么好,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曹的母亲身体不好,父亲又老了,所以龚延平成了婆婆身边最形影不离的人。她帮助做家务,负责日常购物,陪医生吃药。她的婆婆和媳妇关系很好,受到邻居的称赞。
曹,42岁,国电集团平庄煤业六矿水电队普通员工。给记者印象最深的是他头上戴的“小红帽”。曹告诉记者:“我平时出门都戴这顶帽子,只是为了让那些需要帮助的朋友看到,他们可以向我求助;或者那些想帮助别人却找不到组织的人,他们可以加入我们的‘大家庭’。”据他的妻子龚延平说,曹金战是“好管闲事和热心的”。2011年,他在元宝山区民政局牵头注册成立了赤峰爱心家园志愿者协会。2013年,协会与元宝山区团委、残联、红十字会联合发起了“一元爱心、敬老助残”公益活动。该区65岁以上的老人和残疾人可以享受出租车、理发、修鞋和一美元购物等服务。连续六年,高考期间组织“爱心团队”为考生提供免费接送服务,12000多人自愿接送考生。举办了六次“爱心牵手”夏令营活动,带领贫困儿童走出农村,感受社会发展变化。他还资助了438名中小学生和30名贫困大学生,收集了5万多本书籍,并为13所偏远的小学和社区建立了“爱心书屋”。2011年,在元宝山区团委和慈善总会的支持下,协会在元宝山区成立了首家“爱心超市”,接受社会捐赠,免费向社会弱势群体开放。到目前为止,爱心团队拥有230名成员和1300多名志愿者,开展了730多项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志愿者25多万人。
龚延平起初并不支持曹。他没有很高的收入,他在他的工作和志愿者工作中跑来跑去,他的身体疲惫不堪。龚延平说,“我说我不支持他。事实上,我为他感到难过。当他回来时,他没脱衣服就睡着了。后来,他为我工作,带我一起做公益活动,我慢慢理解他,支持他。看到他每天都很开心地工作,我也受到了感染。现在我也是一名志愿者。”2015年,这对夫妇还自愿捐献了人体器官,这在当时的元宝山区是罕见的。
曹告诉记者:“我是一个农村人,我的家庭过去靠务农为生。当我年轻的时候,很多人把我介绍给别人,当我听说我的家庭很穷,需要赡养老人时,他们害怕了。只有我的儿媳妇拉着我的手对我说:“如果你没有钱赚,就吃够了。如果你不怕困难,就努力工作。"听了这首歌,我特别感动,它就像吃蜂蜜一样甜. "从那以后,他们一直没有放开彼此的手,并且已经手拉手结婚十八年了。他们互相尊重和爱护,共同经营这个温馨的家。曹因公负伤住院,龚延平因病住院时,夫妻二人是彼此最忠实的监护人,最大限度地分担彼此的艰难困苦。龚延平高兴地说:“我吃过的最好的一顿饭是金战给我做的小米稀饭。前年冬天,我生了一场重病,无法下床。我隐约闻到了米饭的香味。当我睁开眼睛时,金战正在做饭。我们已经结婚这么多年了,但他从来没有去过厨房,他甚至不知道米在哪里。后来,我得知为了让我好好休息,吃热小米粥,这碗粥热了三四次。在外人看来,这碗粥很一般,但我吃起来很甜。”
夫妻双方都很开放,有很好的邻里关系,赢得了邻里的信任和尊重。他们经常尽力帮助邻居。他们经常说远亲不如近邻,住在一个社区是每个人的命运。如果你能帮忙,你就不能去袖手旁观。比如夫妻吵架、邻里纠纷、老人生病住院、找不到地方做事等等。,只要他们知道,他们就会互相帮助。在和邻居生活了这么多年后,他们对邻居的奉献得到了回报,他们成了邻居的脊梁。谁有大事情和小感情,谁就会在第一时间想到它们。
由于曹协会的事务繁忙,抚养孩子的重任也落在了龚延平的肩上,龚延平从来没有抱怨过。儿子曹磊上初中时,夫妇俩经常带他去参加慈善活动,这在曹磊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爱的种子。现在他也是志愿者协会的成员。去年,曹磊被赤峰工业技术学院录取,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感染了同学们。
曹和龚延平相爱;他们教得好,用言语和行动来教;他们尊老爱幼,团结互助。他们是普通人,但他们用平凡的事物诠释着人类的爱,用生活中的点滴感受诠释着人类的爱,继承着新时期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扫描左边的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内蒙古更全面、更新的新闻信息。扫描右边的二维码或搜索赤峰新闻网(或直接进入内蒙古广播网),即可进入赤峰新闻网的官方网站。
标题:普通夫妇用爱铸造“最美丽的家庭”
地址:http://www.cfcp-wto.org/cfzx/7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