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45字,读完约3分钟
农业并不意味着种植谷物,种植谷物也不意味着种植玉米和高粱。赤峰市敖汉旗萨利巴乡萨利巴村的农民王春泳对这句话有更深的理解。
“过去,种田、除肥、除虫、水电、人工工时,每亩纯收入不超过500元。订单种植洋葱每亩纯收入约3000元,是种植粮食的6倍;种植反季节西瓜的净利润超过1500元,是种植玉米的三倍,这比种植粮食更划算。”自2013年以来,王春泳承包了周边农民的土地,从最初的300亩增加到现在的3000多亩,并成为著名的种植者。
针对玉米、高粱等大田作物市场低迷,萨利巴乡从产业结构调整入手,充分利用13万亩耕地优势,加大特色种植力度,将洋葱特色种植工程列为重点。全乡洋葱种植面积1300亩,仅洋葱种植就可创收650万元,洋葱种植也成为全乡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近年来,赤峰市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粮食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100多亿斤,牲畜存栏量连续11年居自治区首位。蔬菜、油料、肉类、鸡蛋等菜篮子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但是,总体来看,赤峰市农牧业现代化总体水平还比较低,生产方式粗放,主要是耕地、草牧场管理分散,养殖结构差,产业链短,农副产品加工转化率低。
针对这些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2016年初,赤峰市把重点放在农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牧区经济体制改革上,提出在全市实施“3661”工程,即到2020年,土地流转率、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覆盖率和农畜产品深加工转化率均达到60%,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在100亿斤以上,新增设施农业100万亩。新种植优质苜蓿100万亩,发展高效高产经济林100万亩,屠宰优质肉牛和羊1000万头,屠宰优质猪1000万头。项目实施一年来,各县区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方式,加强规划指导和政策支持,加强组织保障和服务支持。项目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农牧业供给结构改革迈出坚实步伐。
去年,赤峰市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517元,同比增长8%,增速居自治区第二位,高于全区平均增速。全市土地流转率、农牧民合作组织覆盖率、农畜产品深加工转化率分别达到42.9%、45.2%和46%;粮食产量继续稳定在100多亿斤;设施农业和优质苜蓿人工种植分别增加20.1万亩和27.4万亩;全市优质肉牛、绵羊和生猪分别达到155万头、855万头和557万头。
今年,赤峰市紧紧围绕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主线,继续推进农牧业“3661”工程建设,加快种植业转型升级,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种植结构调整优化,抓设施农业建设,实现地方特色产业向带动农牧民增收的大产业转变。(赤峰新闻网社交媒体记者李文明)
扫描左边的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内蒙古更全面、更新的新闻信息。扫描右边的二维码或搜索赤峰新闻网(或直接进入内蒙古广播网),即可进入赤峰新闻网的官方网站。
标题:赤峰市:特色种植已经成为带动农牧民增收的大产业
地址:http://www.cfcp-wto.org/cfzx/7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