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997字,读完约10分钟

两个“结合”

1943年,毛泽东说:“我们共产党无论进行什么事业,都需要两种做法,一种是通常和个别的结合,二种是领导人和大众的结合。” 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势。 关于第一个“结合”,他说:“任何从业任务,没有通常的普遍呼吁,就不能动员广大群众行动。” 任何领导不从下级个别机关的个别人员、个别事情中得到具体经验的,不得对所有机关进行普遍指导。 这种做法要普遍提倡,使各级领导干部都能采用。 对此毛泽东又讲了两个比喻:一个是用走马看花,另一个是用下马看花。 他说:“快步看花,不深,因为有那么多花。” 领导要多跑地方,多接触实际,了解基本的比较全面的情况。 看花,“仔细看花,分解“花”,解剖“麻雀””。 在一点上深入,认真研究有点重要和本质的问题。 两者加起来,既可以了解全面的基本情况,也可以引出根本的问题。

对比第二个“结合”,毛泽东说:“只有领导骨干的积极性,没有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的话,少数人的空很忙。” 但是,只有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有力的领导骨干不适当组织群众的积极性,群众的积极性就不能持续,也不能走向正确的方向和高级度。 ”。 因为无论什么事业,都必须采取将领导骨干和广大群众结合起来的做法。 中坚领导组织和动员群众,是中国共产党成功的秘诀之一。

这个结合所包含的文案非常丰富,第一部分是让大众“抓住两端的中间”。 毛泽东说:“这是很好的领导能力。 两种情况都有两种。 也就是说,有先进性和落后性,中间的状态总是占多数。 抓住两端移动了中间”。 为了实际工作,他特别重视典型或先进的领导作用。 “集中展示干部和群众对先进经验的参观和先进产品和方法是两个好的指导方法。 ”这个做法,现在指导干部也像各种考察活动一样普遍运用。 在毛泽东,典型就是力量,树的典型等于竖起旗帜。 典型产生后,推动广大群众推进这些“好”学习,从1到10,从点到面,逐渐形成气候。

领导人和大众相结合的第二点是,多次“一次去”。 毛泽东说:在我们党所有的实际工作中,一切正确的领导都必须来自大众,去大众中。 这样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更准确。 对此,毛泽东说:“领导人并不是什么大能力。 他的责任是为人民群众当传播员,分解、研究、总结大家的意见和反映的情况,做出正确的决定”。 然后,把党委的决定传达给大众并贯彻执行。 ”。

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第三点是,他还这么说:成为学生,成为老师,成为领导。 从大众中来,就是成为大众的学生,向大众学习。 毛泽东说,人民中有千万诸葛亮,我们必须有勇气承认自己的无知,决心向他们学习。 “大众是真正的英雄,但我们自己往往幼稚可笑。 不知道这个,至少得不到知识”,于是他提出“向工人学习,向农民学习,向知识分子学习”。 向资本家学习,也要向研究资本家如何剥削的土豪劣绅学习。 他们的鬼怪必须讨论为什么能发财,为什么要讨伐妻子”。 去大众之中,就是成为大众的老师,诱惑大众。 他说领导就像加工厂,加工从老百姓那里学到的东西后,去教老百姓,不断教老百姓。 打穿心扉,不要做架子。 党员干部认为“善于把党的政策转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是马列主义的指导艺术。

把领导和大众联系起来的第四点是理解大众的“心理”和需求,了解大众在想什么,需要什么。 要抓住人心,最根本的是抓住人的需要,特别是物质的需要。 毛泽东认为领导人必须给予物质福利才能使被领导人前进。 否则,领导人就无法实现。 这符合马克思主义,马克思说思想脱离“利益”一定会让自己变丑。 毛泽东对此有了深刻的理解。 1942年12月,他更确切地说,共产党不是向人民要东西,而是给人民东西。 那么,给人民什么呢? 人们需要什么呢? 对当时广大农民来说,最需要的是减轻负担和获得土地。 只有抓紧土地问题,党才能把农民团结在自己身边。 1938年,他说政治问题,首先是对人民的态度,如果向他们谋求利益,与他们一体化,他们自然会相信你,支持你。

总的来说,“两结合”的做法是毛泽东将唯物辩证法应用于实际事业的体现。 通常与个别组合,第一对“事”来说。 把领导和大众联系起来首先是对“人”来说的。 领导的工作毕竟是“以人谋事”。 我们和蒋介石和日本合战了22年。 第一经验是要和大众结合。 什么时候和大众合作顺利,我们就能迅速发展。 什么时候脱离群众,我们就会犯错误,失败。 ”。

善于当“班长”

1949年3月,毛泽东在党的第七届第二中全会上专门论述了“党委工作方法”,党委提出“权力垄断,小权分散”。 党委的决定,由各方作出”。 党委书记要善于当“班长”。 每一个领导都在一个系统中,领导工作必须学会在组织、系统、组织、系统中工作。 他说,通常党委有一二十人,就像军队班,书记就像“班长”。 好好安排这个班确实不容易。 党委要完成自己的指导任务,必须依靠这个“小组”,逐一发挥他们的作用。 书记要当“班长”,必须好好学习和研究。 如果这个“小组”的动作不整齐,我不打算带上千万人去工作。 如何指挥这个“小组”? 还是这个“小组”是怎么工作的? 除以上内容外,综合来看,毛泽东还阐述了以下几点。

一个是“信息交换”,有问题就放在桌面上。 党委之间要互相通知彼此了解的情况,互相交流。 有问题就开会,摆在桌子上讨论,规定其中几个,问题就解决了。 “班长”和委员互相理解,书记和委员、上级和下级之间的理解、支援和友谊比什么都重要。

二是得不到和不知道的事问下级,不轻易表示赞成或反对。 有些文件起草暂时不发送是因为其中还有不明的问题,需要先征求下级的意见。 千万不要以为不知道,要认真倾听“不耻下问”下的干部的意见。 下面干部的话,有对的,也有不对的,要听后分解。 对正确的意见,要听,同时听从。 下一个错误的意见也要听,但听了不听从的同时也要给予批评。

第三,抓紧。 抓住就是抓住整体,需要很大的能力。 如果说必须抓住,就必须抓住,也必须抓住。 毛泽东自己回顾说:“认定的事件,一旦下定决心抓住,就会被牢牢抓住,一直抓住到最后,决不会踩虎尾,也不会走过头。” 王任重的日记写了他的工作实例,“这两天,主席需要写三封信,阐述他的主张,向各省召开六级干部大会。 主席似乎抓得很紧。”

四是重视“会议”。 会议要事先通知大家,像安民告示一样,讨论什么问题,处理什么问题,同时提前准备。 会议不要开太久。 说话、演说和写决议草案必须简洁。 “不擅长的文件禁止带出”。 他还建议必须组合大会议、中型会议和小型会议。 这三个会议通常指群众大会、干部大会和领导班会,要想办好工作就必须学会召开这些会议。

五是团结起来观察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一起工作的人。 不管是地方还是部队,都应该观察这一条。 对党外的人也一样。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我们不仅要团结和自己意见相同的同志,还要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同志”为了让领导干部理解这一点,他引用过很多次历史故事。 1962年1月30日,他在中央业务会议上说:“刘邦,汉高祖,他可以采用比较各种各样的意见。” 刘邦能做出一点正确的决定,与他善于采用不同的意见密切相关。 相反,项羽失败是因为他“不听别人的意见”。

六、检查评价,及时纠错。 员工布置下去,就不认为完成了。 毛泽东说:“全面计划,几次检查,年末评价,这是三个重要的方法。 ”。 他还强调:“除了会议的做法之外,还有发电报、打电话、出去巡视的做法,是非常重要的指导做法。” 要通过检查,一是促进进展,二是改正错误。 毛泽东犯过一辈子错误,很多可以自己纠正,应该说与这种工作无关。

以上几点是毛泽东在不同场合阐述的“党委工作做法”,不难发现它实际上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做法。 毛泽东确定:“党委制是保证集体领导、防止个人承担的党的重要制度。” “大事的话,就要集体讨论,认真听不同的意见,认真分解很多杂七杂八的情况和不同的意见。 考虑事件的几个可能性,推测情况的几个方面,可能是好的和坏的,顺利困难的,可能做不到的。 尽量谨慎,礼貌。 否则,就会一个人称霸。 这样的第一书记,被称为霸王,不是民主集中制的“班长”。 ”。 他警告党的干部“请人说话,天不会塌,自己也不会倒”。 你不让我说话? 那个总有一天会崩溃是不可避免的。 ”。

毛泽东必须证明自己经历过和使用过“在游泳中学游泳”“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做出好的判断”“注意形势”等。 但是以上四个是最重要的,也是他最常用的。 毛泽东的指导方法是他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产物,是他哲学思想在指导活动中的具体运用,是他提出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等思想做法的现实表现,他创造性地在中国以上 其中,多个副本具有超过时空的意义,特别是对加强今天党的政权和管理能力,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权和管理水平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作者:张太原中央党校党史部教授)

上一页 1 2 上一页 1 2
把从业干好就得学会开会 党的决定要开会,政策的执行也要开会,开会是一种日常的基本从业做法。毛泽东之所以不厌其详地讲怎么开会,首要是让人明白,开会必需处理问题,必需有实效,而不能只走形式。 -03-21 14:42:53
民主既是一种制度,又是一种做法 《党委会的从业做法》的核心文案是一再民主集中制,第一、二、三、四、十条,讲的都是这个问题。但是,集中讲得少,民主讲得多。在毛泽东看来,民主既是一种制度,又是一种做法。党委会本身就是一个实现民主集中制的机构。 -03-14 10:37:32
人民日报:今天我们怎样提升领导水平 …… 67年前,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新中国成立前夕,一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会议——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胜利召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面从严治党提出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02-29 06:57:50

标题:“从《党委会的从业做法》看毛泽东的领导做法”

地址:http://www.cfcp-wto.org/cfzx/19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