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76字,读完约3分钟
沙特阿拉伯副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基于王国长治久安之计,出台名曰“2030愿景”的经济改革十五年计划,旨在实施一系列经济政策,切断“石油财政”—“公费开支”—“全民福利”—“经济增长”的以前传下来模式,实现经济脱胎换骨及可持续增长,提高经济安全系数,推动沙特步入“稳健经济”新常态。 理世不必一其道,便国不必法古。此项改革计划宏伟、力度极大,刮骨疗毒、影响空前,堪称沙特版“经济新政”。如改革深化如愿,势将导致中东地区乃至国际经济的一点深层次、趋势性变化。届时,沙特将不再仅限于扮演国际油价风向标的角色,而将成为中东经济走势甚或改革动向的晴雨表。 缘于此,这套改革方案被提上“萨勒曼经济学”的高度,广受经济界研讨及判断。应该承认,萨勒曼提出的改革目标,堪称各个方面、深层次;其点睛之笔在于引进外资、殖产兴业,升级产业结构;多种经营、逐利国际金融,推进经济结构多元化;培植市场、将私营部门的国民经济占比从40%提升至60%;开源节流,保持经济“脱石油”增长。 沙特即将启动或已在施行的政策,包括发行公共债券或向国际银团贷款,用于扩大投资,增加财政收入;推动国营沙美石油企业上市,扩大主权财富基金规模,用以大规模国外收购与投资;扶植采矿、军工、教育、旅游、地产等非油气产业;加大城市建设,以处理就业、住房、供水、健康等民生问题。 “萨勒曼经济学”的出台有其紧迫性及必然性。紧迫性在于油价暴跌、外储缩水,军费猛增、入不敷出,“石油财政”难以为继;必然性则缘于“从摇篮到墓地”的社会保障因资金渐趋枯竭而难以为继。据预测,沙特年财赤将达900多亿美元;经济增长率略高于2%。这些现象加深了沙特上层对身患“荷兰病”“希腊病”而沉疴不起的忧患。 非知之艰,行之维艰。沙特1970年“一五”快速发展规划曾半途而废,而今改革路上的暗礁、深坑依然存在;昔日靠山美欧已无力维持中东地区资本积累的条件及秩序。沙勒曼副王储掌握经济命脉,作为“拓荒者”,直面国内政治、经济结构中的深层障碍,免不了披荆斩棘,开路搭桥。此番经济改革如同一场押上所有身家的“豪赌”,担子重,输不起。 首先,“萨勒曼经济学”乃沙特高层自上而下、强力推进的改革措施,但国家上层建筑对快速发展“后石油经济”尚无成熟配套的法律、政策服务体系制度。换言之,政府机构积弊丛生,难以认知、适应、引领沙特经济新走势;相反,“石油经济”体制下的制度惰性,构成产业结构升级的羁绊。 其次,沙特力推“后石油经济”,构建非油气关联产业,实质是主动参与国际分工,“被卷入”全球性商业竞争和好处分配。商场如战场的严峻形势,倒逼其全面加强价钱与非价钱竞争力,以跨越“全球化陷阱”。但几十年“石油经济”“腌制”的高福利、超花费习性,致其难以迅速提高竞争力。 再次,沙特贸易、金融高度依附西方经济体系,如美国是其第一大贸易伙伴;沙特主权财富基金的大部分资金,亦投向西方的股票、债券市场;石油与石油美元的“大出”,与武器装备、工程项目的“大进”,构成对西方的一头沉。而今欲对军火贸易实施进口替代,势必触动西方难以让利的近千亿美元奶酪。 可见,“萨勒曼经济学”光影交集,机遇与风险并存。要知山下路,须问过来人。凡事当以固本为先,务末次之;即拽住矛盾的首要方面,趋利避害、抓纲代目,临利害之际不失故常,成功在一再。(作者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前院长)
标题:““萨勒曼经济学”的光与影”
地址:http://www.cfcp-wto.org/cfzx/19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