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765字,读完约9分钟
9月8日,“年中国国际新闻通讯展览会”的记者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主办发布会的是工信部新任办公厅副主任梁志峰。 担任湖南省政府快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的他于今年8月底离开湖南,中央和国家机关与省区市中青年司局级领导干部交流赴京赴任。
我们把视点切换到上海。 9月19日,上海奉贤区委召开常务委员会,领导中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名字——出席了区委副书记王霆汉。 今年49岁的王霆汉此前担任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研究室主任一职。 这次,在中央地方干部的交流中,“空也下到了上海。
梁志峰离开一直从事的湖南赴任北京,王霆汉离开中央国家机关,到地方工作。 他们俩不是中央干部交流的案例。 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开始了新的中央地干部双向交流工作,现在50多名中青年司局级干部分别去中央和国家机关或省区市更新。
"培养有前途的干部一定要放在重要的职位上. "
7月25日,中央和国家机关与省区市中青年干部双向交流在京举办了任职培训班。 中组部部长赵乐时在与现任干部的交流座谈中指出:“开展双向交流任职,是优化干部成长路径的措施,是保持领导机关和基层的联系路径。”
培训班召开后,中央、国家机关和省区市中青年司局级领导干部陆续到任单位。
8月以来,一些中央国家部委正司局长降职为“空地方省区市,担任市委书记、市长等党政府正职。
例如,交通部公路局长张德华“空下到云南省,在玉溪市代市长工作。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院长曹淑敏为江西鹰潭市委副书记,任代市长的国务院法制为社会管理法制司长李岳德,担任贵阳市委副书记的国务院国资委综合局长刘南昌、“空降”河南三门峡任职市委书记。 国家质检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长梅建华在山东莱芜担任代市长等(详见下页表)。 。
放眼全国,“空下降”已经成为我国干部任用的重要途径。 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不完全统计,最近35名中央和国家机关中青年司局级干部“空下降”后,到了20多个省市的委任局。
“空下降了”,而且从地方“调职”到中央的中青年干部也不少。 例如,贵州省铜仁市委书记夏庆丰调任在国务院国资委工作的广西北海市长林山青、国家海洋局副局长。 鹰潭市长熊茂平将调任国家工商总局个人私营经济监督管理司长等。 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不完全统计,最近有19名地方省区市中青年干部在中央和国家机关的正司局工作。
据粗略统计,目前有50多名中央和国家机关与省区市中青年干部双向交流工作。
国家行政学院的竹立家教授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干部的交流必须根据干部的培养、录用方向以及干部自身的能力进行,司局级干部通常是中管干部,对中管干部进行交流的首要目的是锻炼干部,
“京官”多担任“空降”地方市委书记、市长
8月24日河南省三门峡市委召开了全市领导干部会议。 河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胡战坤出席会议,宣布省委决定:刘南昌同志担任中国共产党三门峡市委委员、常务委员会、书记。
刘南昌今年50岁,经济学博士,也是注册高级风险管理员。 1987年从中国人民大学贸易经济系研究生毕业后,在国家新闻中心进行了宏观经济的分解和预测警报研究,然后开始了职业生涯。
根据公开资料,从1993年到2003年,他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综合司工作,主要从事宏观经济分解和政策控制业务,分解到处长,控制到处长,担任副司长。
2003―2009年,管理了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业绩评价局副局长、业绩评价、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等员工。 2009年至年8月24日,担任国资委综合局长。
除市委书记、市长、代市长外,还有点交流干部担任副书记、副市长,如国务院法制社会管理法制司原司长李岳德、贵阳市委副书记。 人社部办公厅前主任赵敏担任西安副市长。
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至少有7人在地方担任市委书记、副书记,至少9人在地方担任市长、代市长、副市长。
“65后”成为干部交流主体,“70后”显露头角
中央地方干部双向交流工作不是从今年开始的。 年,中央组织部开始了改革开放以来最大规模的中央地方干部交流任职,根据“入一出一、入平衡”和“中级调动、统一安排”的大体情况,当年从中央和国家机关选拔的66名中青年干部去地方创新。 中央也从地方选拔了63名厅级干部到部委工作。
之后,中央组织部每年组织两个中央地干部双向交流工作。 从时间节点来看,正好是各地转型期的前后。
今年又是转型期,中央组织部再次组织中央地干部的双向交流工作。
从现在的中央地交流的时间间隔来看,5年左右正好相当于1期的地方任期。 对此,竹立家教授认为,5年来,为熟悉干部情况、打开事业局面提供了足够的时间,为他们将来扎根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从以往交流干部的迅速发展状况来看,这样的时间扩展和经验很明显。 竹立家说。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整理统计的54名厅级官员中,清一色的“60后”,而且大多是“65后”。
横晓峰是中央“空降职到地方的“65后”干部之一。 据公开消息,横晓峰出生于1965年3月,是研究生学历、经济学博士、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高级工程师。 据记者介绍,他于8月末到任新河北省工信厅,就任河北省工信厅党组书记后,马不断参加会议,开始地方调查等工作,尽快熟悉地方情况。
“65后”为什么在新干部交流中“异军突起”? 竹立家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国家是为了培养年轻干部,“十八大是‘50后’时代,明年举办的十九大进入‘60后’时代,‘60后’和‘65后’大规模进入司局级干部行列,‘70后’也崭露头角。
实际上,新一轮的交流执勤干部除了“65后”很多之外,也有“70后”的身影。 例如,“空降”湖南省国资委担任党委书记、副主任的情况下,原中建铁路有限企业理事长鹿山。 担任海南省三沙市委副书记的是原国家海洋局政策法制和岛权益司长阿东等人。
从地方到中央工作的中青年干部也有几个“70后”。 例如,湖南省政府快速发展研究中心的前任主任梁志峰担任工信部办公厅副主任。 内蒙古兴安盟委员会原副书记、联合长韩宪军担任中国铁路总企业工程管理中心党委书记。
最年轻的是1971年出生的张文兵,他从合肥学院院长调任国家质检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长。 张文兵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博士研究生学历。 根据公开简历,他长期在安徽省高校系统工作,担任皖西学院院长、合肥学院院长等职务。
高学历官员多在基层实践,迎来更“地势”
在中央地区交流的中青年干部中,普遍有比较高的学历和扎实的理论基础。
记者整理了中央的“空降”地方交流干部,发现有经济学博士学历的官员很多。 例如,担任河南省三门峡市委书记的刘南昌、担任河北省工业和新闻化厅党组书记的横晓峰、担任四川省政府金融办公室主任的欧阳泽华、担任四川省攀枝花市委副书记的李建勤等,都是经济学博士。
除此之外,管理学博士和法学博士也很常见。 比如江西省鹰潭市代市长曹淑敏、黑龙江省七台河市长徐建国,都是管理学博士。 担任吉林法律界人士厅党委书记的张毅是法学博士。
记者整理了从地方到中央工作的交流干部,发现有管理学博士的官员很多。 例如,担任质检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长的张文兵、担任科技部农村科技司长的兰玉杰、担任工信部办公厅副主任的梁志峰、担任国家安监总局安全监督管理二司长的唐瑛汀,都是管理学博士。
还有工程博士和经济学博士。 例如,担任国家工商总局个人私营经济监督管理司长的熊茂平担任工程博士、环境保护部水环境管理司长的张波,作为环境工程博士的保存投资有限责任企业的社长徐安良从经济学博士青海省经济新闻化委员会主任调任人民法院出版社社长的黄文俊
竹立家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干部学历提高是趋势,新一轮中央地交流干部一般具有较高的学历和坚实的理论基础。 “1977年高考重新开始后,“60后”和“70后”必须上大学,才能进入这个行列。 现在部长大部分是博士。 毫无疑问,通过中央地交流,这些中青年干部可以把学习的理论和基础实践结合起来,还可以在基础实践中提高从业能力,升华掌握的理论,得到更“地气”。 ”。
专家:交流干部多被提拔,晋升比例为20%~30%
干部交流是我们党培养录用干部的优秀以前传下来的,至今已有10年的历史。
2006年8月6日,《党政领导干部交流事业规定》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办公厅颁布。 这旨在推进干部交流事业,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的结构,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年,中组部组织了66名中央司局级干部到地方工作。 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这些下派“京官”中,至少有17人已经进入副部级行列,约占三分之一。 其中有在“回炉”北京之后晋升的,也有在地方晋升的。
最近晋升为副部级的是商丘市委原书记魏小东,根据公开资料,他担任河南省商丘市委书记,今年8月从地方回到中央,晋升为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他这次回到中央编辑室,晋升为副主任,在国务院第三次大审计中就任第12审计组组长。
在这50多名新一轮中央干部交流的人中,有多少人会晋升,值得期待。 竹立家分析说:“从中央到地方,从地方到中央,这些交流的干部都可以说是在国家重点培养的干部,通常晋升到副部的比例很大,根据以往的经验有可能达到20%~30%以上。” (记者王红茹)
标题:“新一轮央地干部交流启动 50余司局级官员履新”
地址:http://www.cfcp-wto.org/cfzx/18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