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25字,读完约3分钟
记者获悉,25日上午,国务院办公厅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勇表示,私人投资回落是合理的,政府投资对私人投资没有挤出效应。政府投资和私人投资有不同的领域,应该相辅相成。同时,他还表示,ppp模式只是投资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能变成一种新的整体投资模式。
张勇分析说,私人投资的下降有一定的合理性。私人投资占国家投资的64.5%,现在是61%。私人投资的主要领域是制造业和房地产业,它们的市场化程度最高。私人投资是为了未来的利润。然而,一些传统产业缺乏创新,结构难以调整。私人投资必然会对市场有所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投资的速度就慢了下来。5月份对民间投资的监管显示,以传统行业为主的民间投资企业家对投资持观望和再投资的态度。当然,也存在投资困难、融资昂贵等问题,这些都导致私人投资疲软。
“与此同时,基础设施投资相对强劲。这里会不会有政府挤掉,我会在这里负责任地说,不会。”根据张勇的说法,在国家预算中,各级政府的总投资只占投资规模的5%,包括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2004年的投资改革文件明确指出,政府投资已逐渐退出竞争性行业。近年来,政府基本上没有投资制造业和房地产,而是主要投资于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项目。这些项目收入相对较低,且期限较长,因此私人投资很难进入。不是我们不想让私人投资进入,而是投资应该追求平均利润率。与做这件事相比,做点别的更好。私人投资肯定不愿意做低回报的事情,而政府投资主要是弥补缺点。
张勇说,近年来基础设施发展很快,特别是近十年来高速铁路发展很快,接近2万公里,使每个人出行都非常方便。然而,私人资本很少,这是政府投资的主要领域,包括机场,尤其是地区机场。“政府投资和私人投资有不同的领域,各自在不同的领域发挥作用,应该相互补充。”
Ppp模式最近被称为更响亮,它经常出现在媒体和互联网上。张勇解释说,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一直伴随着ppp模式在投资领域的发展。改革开放之初,全国并不富裕。然而,为了改革开放和更快发展,有必要引进外资和改善基础设施,包括一些基础工业,如能源供应。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实际上,是要从当时被称为bot的ppp中寻找出路。当时,合资的对象是香港资本,最早的外资是建电厂、修公路、架桥。政府承诺,合资方将对收费公路收费多年,然后将项目返还给政府。这实际上是ppp模式,当时被称为bot或bt。私营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尝试。最近,福建民营企业建造的一座桥梁根据协议到期,今年已归还给政府。现在在ppp中有特许经营和政府采购服务。
张勇接着说,目前,ppp的发展正在加速,社会资本丰富,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领域在不断扩大。特别是在原本由政府建设的养老、医院等社会事业领域,政府在短期资金上存在一些问题,或者认为用社会资本来建设可以更好地体现管理和效益。然而,在这些领域也有一项协议,这不是特许经营,而是社会资本的建立和运作,政府根据该协议每年在预算内给予财政补贴。
“我们现在正与财政部合作推广ppp模式。这种模式只是我们投资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不能把ppp模式变成一种新的整体投资方式。这只是在改革创新过程中推进的一种方式。”张勇强调。
标题:发改委:政府投资没有对民间投资产生挤出效应
地址:http://www.cfcp-wto.org/cfzx/15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