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99字,读完约3分钟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的债转股计划有望在近期出台,最早可能在9月中下旬。商业银行是主导方之一,首批试点银行可能主要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
今年以来,人们讨论的债转股一直是以银行为基础,设想将银行对企业的债权(主要是不良贷款)转换为企业的股权。看来这不仅有利于降低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也有利于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但众所周知,不良贷款债转股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存在法律障碍。《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不得投资于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无论何种原因取得的股权,自取得之日起两年内予以处罚。如果银行被允许将不良贷款直接转换为股权,就很难遵守法律。如果我们超越这一规律,就意味着中国金融体系的重建非常重要,需要长期考虑。
其次,它会积累更多的金融风险。银行直接将不良贷款转换为股权,这只能在短期内提高银行的绩效,延缓不良贷款风险的爆发,而相当一部分股权最终将会流失。此外,在银行成为股东后,它们可能会增加对企业的贷款支持。如果企业管理不善,银行的风险就会被放大。
因此,很难建立银行主导的债转股。最后一轮债转股由资产管理公司操作。1999年,成立了四家资产管理公司,以收购、管理和处置国有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银行将不良资产剥离给资产管理公司,而不是将其转化为企业股权。债转股是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重要方式,但与银行无关。
不久前,国务院发布了《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计划》,提出要加强不良资产处置,包括债转股。这已被媒体广泛报道。然而,“计划”说“支持在实体经济中有发展潜力的企业之间的债转股”。金融机构显然不是真正的经济企业。可以说这句话是否真正认可了银行主导的债转股。
这句话也反映了企业间债务处置的重要性。对于实体经济企业债务融资产生的不良资产,债权人可以是银行等金融机构或其他实体经济企业。大家都很重视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但对非金融企业的处置重视不够。事实上,非金融企业已经积累了大量的不良资产,这也需要找到处置和消化的方法。根据华融(中国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2015年年报,其不良债务资产按收购来源分为金融不良资产和非金融不良资产,分别占2015年末不良资产总额的34.9%和65.1%,后者甚至超过前者。非金融不良资产主要是非金融企业的应收账款。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应收账款违约比例可能上升,导致企业不良资产增加。除了应收账款,债券市场的违约也将成为不良资产的重要来源。据风能统计,截至上周,今年已有42只债券违约,违约金额达254.61亿元。这将影响债券市场的发展。如何处理债券市场违约造成的不良资产已经成为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目前有关部门正在考虑的债转股方案应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违约债券的持有人包括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许多金融产品(基金、资产管理、财富管理和私募)也是非金融企业。因此,实体经济企业之间的债转股可能成为处置不良资产的重要方式。
处置不良资产的方式有很多,其中债转股只是其中一种,另外还有重组、转让、清算、诉讼追偿、债转股等等。债转股不能适用于所有不良资产,如银行的不良贷款。对于债转股,资产管理公司很方便,而企业可能会发现很难操作。因此,处置不良资产应采用多种方式,不能对债转股寄予太大期望。根据不同的主体和债务,我们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来适应自身的特点。不良资产处置应遵循市场化原则,债转股也不例外。市场化意味着双方都愿意并且价格是公平的。
标题:债转股方案有望近期出台 多管齐下处置不良资产
地址:http://www.cfcp-wto.org/cfzx/15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