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003字,读完约10分钟
中国的发展已经并将继续带来国际格局的变化、国际规则的调整、国际秩序的重塑和国际利益的重新分配。作为现有国际体系的创始人和领导者,美国需要适应这一进程。中国将坚定不移地奉行和平发展战略,愿意与其他国家分享中国发展的“红利”,希望其他国家也能乘坐中国开发的“免费特快列车”
[几十年来,贸易、投资和人员交流一直在增长。2015年,双边贸易额超过5580亿美元,中美之间往来人数达到475万人。]
当今世界,中美关系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之间的战略互动将对塑造全球安全格局产生重要影响,这要求两国共同努力,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以维护世界的长期和平与稳定。
“复杂性”的现状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中美关系的现状,那就是“复杂”。
两国关系之所以“复杂”,并不是说世界正在中美两国“g2”的指挥棒下转动,这既不现实也不可能,而是说中美两国是世界上的两个大国,两国的交往对世界政治、经济和安全有着重大甚至决定性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和对外战略的更加积极,中美关系密切互动。在共同利益增加的同时,矛盾和摩擦也增加了。中美关系已经进入一个复杂而敏感的阶段,合作和竞争同时上升。
之所以说“复杂”,是因为从大国政治的角度来看,中美两国都具有新兴大国之间霸权博弈和依附的某些特征。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是,中国和美国是否会陷入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虽然这种所谓的陷阱不是修昔底德本人所预言的,而是后人用来描述新兴大国和现存霸权之间可能发生的直接冲突。
习近平主席从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了建立新型中美关系的积极倡议,表明中国决心本着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精神,巩固两国合作,避免中美对抗和冲突。
今年9月3日,中美在20国集团杭州峰会期间举行会晤,发表了35份“成果清单”,其中第一份指出,双方同意继续按照两国元首达成的共识,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深化双边、地区和全球层面的协调与合作,以建设性方式控制分歧和敏感问题。这表明中美两国在双边关系的战略方向上有一些共同之处。
之所以说“复杂”,是因为在全球化时代,中国和美国形成了一个事实上的利益共同体,它们的经济高度相互依存。几十年来,贸易、投资和人员交流一直在增长。2015年,双边贸易额超过5580亿美元,中美之间的旅游人数达到475万人。
这与冷战有着根本的不同。当时,美国和苏联被分成两个阵营,有军事对抗和经济上的“老与死”。中美两国虽然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不同,但在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推动全球化深入发展和促进世界经济增长方面有着共同的战略利益。两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合作日益广泛和深入。在20国集团峰会期间,中美共同向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提交了两国批准《气候变化巴黎协议》的正式文件。
曲折的历史
回顾中美建交37年的历史,两国关系跌宕起伏,但总体趋势是“螺旋式上升”;两国都坚持合作和斗争,但他们总是“不折不扣地斗争,与众不同”;尽管美国学者称之为“奇怪的同床异梦”,但中美之间并不存在根本的战略利益冲突。
然而,在过去的10年里,特别是2010年以来,中美关系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首先,两国的实力发生了变化。近年来,美国经历了阿富汗和伊拉克两次战争,并受到金融危机的沉重打击,金融危机同时损害了美国的实力和影响力。然而,中国抓住了战略机遇,继续稳步发展,实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位,贸易额、科技实力和军事实力也有很大提高。
从全球来看,中美力量差距的缩小与整个西方世界和新兴大国力量对比发生历史性变化的国际大趋势是一致的。美国对华战略已经从应对“中国崛起”转变为应对主要“战略竞争对手”。在中美关系中,涉及地缘政治、军事安全和发展模式的深层次竞争日益加剧。
令人担忧的是,从美国的言行来看,中国似乎更倾向于把中国作为美国霸权地位和现有国际体系的主要挑战者,并且对中国的战略压力逐年增加。
美国已经从反恐转向应对大国崛起,其全球战略已经从中东和欧洲收缩,其重心已经转移到亚太地区。美国的“亚太战略再平衡”在军事、外交、经济和政治领域对中国构成了全方位的挑战。中国为抵御美国的战略压力、维护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而采取的合理和合法的措施,往往被误解为“中国想从战略上扩张并把美国赶出亚洲”。中美两国在亚太地区长期和平共处不是问题,但现在似乎成了问题,考验着两国的智慧。
第二,战略基础和国际环境发生了变化。
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的基础始于20世纪70年代双方的共同战略需要。冷战后,是全球化浪潮下的全面经贸合作。十年来,可以说,经贸合作和全球合作是共同推动的。这些变化如下:
一方面,经贸关系一直是中美关系的“垫脚石”,但随着中美经济发展方式的同步转变,传统的经济互补性减弱,竞争力增强。
另一方面,随着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深化,中美之间的地缘政治矛盾开始显现。中美关系受到日本、菲律宾、苏丹和伊朗等“第三方因素”的干涉或绑架。
然后是美国政治两极分化和社会保守主义的严重趋势,经济民族主义和社会民粹主义盛行。这也对美国对华政策产生了影响,今年的美国大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中国将不会强大,并将占据主导地位
中美关系的发展对塑造全球安全环境具有决定性影响。
首先,中美之间相互的战略认知将决定他们对彼此和全球战略安全的判断。
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判断是制定对华政策的出发点。从中美关系的历史来看,美国经常误判中国的战略意图,这不仅表明美国的战略逻辑不同于中国,也表明美国往往看不懂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或者只知道为什么,却不知道为什么。
就中国历史文化而言,需要从三个层面来理解:第一,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的基因是追求“和”、“和”、“和而不同”,所以维护世界和平、与世界各国和睦相处始终是中国对外交往的指导原则;第二,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被列强欺凌、侵略和掠夺100多年,使中国人民更加珍惜和平,更加坚定不移地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第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加入了改革开放和融入全球化的进程。通过中国人民的艰苦努力,中国在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方面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中国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来没有这么近。因此,中国是现有国际体系的捍卫者、建设者、贡献者和改革者。
美国的战略思维需要基于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深刻理解。
第二,中美需要加强全球安全磋商,并就此达成基本共识。中国和美国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根据《联合国宪章》,它们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负有特殊责任。
这一特殊责任不仅意味着中美需要建立“非对抗、非冲突”的双边安全关系,避免陷入所谓大国冲突的修昔底德陷阱,也意味着中美作为全球大国需要密切合作,共同构建“包容、共享、合作”的地区和全球安全架构。美国需要认真考虑是否应该调整基于双边和多边军事联盟的安全体系,更重要的是,需要考虑包括“离岸平衡”和“亚太再平衡”在内的各种“平衡战略”对中美关系和地区安全的危害。
中国早在50年代就提出了处理国际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在70年代承诺中国永远不称霸,即使强大也不会称霸。
这是美国的国际政治逻辑,与美国的现代发展不谋而合,但绝不是中国的国际政治逻辑。因此,美国不必担心米尔·海默斯教授的“预言”,即中国如果强大,将不可避免地寻求地区霸权,更不用说中国想把美国赶出东亚和南海的可能性。
二战前,日本军国主义走上了这条死胡同。无论从文化传统、21世纪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还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来看,中国都不会也没有理由走这条路。中国是全球化和现有国际体系的主要受益者之一,这为中国的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一条现实、可行和可靠的道路。中国没有理由走历史上大国崛起依赖侵略、殖民和掠夺的老路。此外,这条路根本行不通。
加强互信与合作
那么,中国和美国应该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努力:
第一,在正确理解彼此战略意图的基础上,中美发挥全球大国作用,加强全球战略安全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挑战,不断扩大共同安全意识。
世界面临许多新的安全挑战,例如核武器和核材料的扩散、恐怖主义的威胁、能源和粮食安全,以及气候变化带来的与人类生存相关的全球挑战。要有效应对全球安全挑战,离不开中美之间的协调与合作。中美两国需要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等平台上加强全球安全治理的磋商与合作,发挥主导作用。
第二,我们要切实落实两国元首关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共识,在元首会晤、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各种对话协商机制的指导下,在政府、民间、企业和智库中设定具体目标、时间表和路线图,逐步宣传和实践新型大国关系。
第三,中美两国需要适应世界格局的变化,相互调整,克服各种障碍,包括“第三方因素”的影响,共同构建符合双方和世界各国利益的东亚和全球安全秩序。
这有两个意思。一是中美在国际秩序和全球安全治理中相互调整和适应的作用和地位;第二,以全球安全为重,中美需要消除传统地缘政治和第三方因素的干扰,在中美包容性合作的基础上,以“全面安全、合作安全、综合安全”的新安全观为指导,逐步建立地区和全球安全秩序。
中国的发展和壮大是历史的必然,谁也阻挡不了。中国的发展已经并将继续带来国际格局的变化、国际规则的调整、国际秩序的重塑和国际利益的重新分配。作为现有国际体系的创始人和领导者,美国需要适应这一进程。中国将坚定不移地奉行和平发展战略,愿意与其他国家分享中国发展的“红利”,希望其他国家也能乘坐中国开发的“免费乘车和特快列车”。
如果中美能够顺利地相互适应,采取合作共赢的战略,而不是“零和博弈”,两国将成为21世纪国际秩序和全球安全治理的重要伙伴,成为新世纪国际体系的重要支柱。
(作者是原外交部副部长、原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
标题:全球安全有赖中美通力协作
地址:http://www.cfcp-wto.org/cfzx/12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