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48字,读完约7分钟

2015年11月至2016年9月,我们专程赴云南、四川、浙江、江西、海南、广西和广东考察贫困农户的金融支持情况。我们觉得一些实践经验已经成熟,值得总结、研究和推广。

滇川浙赣琼桂粤七省区金融扶贫经验与启示

一、方法和经验

目前,7个省、自治区在金融支持贫困农民脱贫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特别是在提高贫困地区金融机构覆盖率、发展农民小额信贷、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

滇川浙赣琼桂粤七省区金融扶贫经验与启示

(1)提高贫困地区金融机构覆盖率

为了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不足的问题,七个省、自治区都鼓励金融机构在县域设立分支机构。例如,云南财政安排专项资金,以农村信用社为主体,解决了乡镇金融服务网点不足的问题,实现了全省乡镇银行金融机构的全覆盖;四川加快县级银行业金融机构建设,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网点、农业取款点和自助设备稳步增加;邮政储蓄银行海南分行设立的操作便利服务站和村邮站已实现乡镇全覆盖。浙江、江西、广西、广东等省也实现了乡镇银行网点的全覆盖,填补了空贫困地区的服务空白。

滇川浙赣琼桂粤七省区金融扶贫经验与启示

(二)发展农民小额信贷

七个省、自治区推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农户小额信贷产品,满足了贫困农户的生产经营需求。

案例1:四川南充市美星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充美星”)。自2007年以来,南充美兴始终坚持“小额信贷,立足“三农”,服务社会”的发展理念,向中、下阶层农民和贫困农民提供了数亿元小额信贷,成功探索出一条可再生、可持续的“美兴小额信贷”商业模式。截至2016年6月底,南充美兴共发放小额贷款9.1万笔,贷款总额40.7亿元,贷款余额6亿元。贷款户19000户,平均贷款额32000元,不良贷款率仅为0.55%。

滇川浙赣琼桂粤七省区金融扶贫经验与启示

“美兴小额贷款”的经营模式可以概括为:(1)确立错位发展、生产导向和小服务配送的定位;提供具有对象分层和产品分类的差异化金融服务;利用现场调查、免抵押、免保险、免值班的个人信用贷款技术;通过减息或延长期限,我们将严格控制各环节的风险,同时支持暂时无力偿还贷款的农民;坚持降低成本和“利率覆盖成本”的双重原则,以实现商业可持续性。目前,南充美兴小额贷款产品已覆盖川东北南充、巴中、遂宁、达州大部分地区,并在较短时间内发展成为当地最大的农户等小微经济体贷款机构,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滇川浙赣琼桂粤七省区金融扶贫经验与启示

案例2:海南农村信用社协会(以下简称“海南农村信用社”)。2009年,为开展无担保和无担保小额贷款服务农民,海南农信股份有限公司在积极学习和改革格莱珉联合担保贷款模式的基础上,在琼中成立了小额信贷管理总部(以下简称“琼中小额贷款”),实行分业管理制度,建立了省、市(县)、乡(镇)级小额信贷技术人员的贷款模式管理和服务体系。截至2016年7月底,琼中小额贷款技术团队共发放小额贷款67.87亿元,惠及32万农民。从2015年9月底到2016年7月底的10个月里,琼中小额贷款增加了21.1亿元,新增贷款农户9.5万户,平均每户2.2万元。服务贷款农民占海南农民总数的57%,带动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2.2%。

滇川浙赣琼桂粤七省区金融扶贫经验与启示

海南农村信用社琼中小额贷款的经验和做法可以总结如下:(1)贷款技术分阶段,即先试点后推广;建立基于信用增级的动态信用增级机制;队伍建设分为“鸡”和“鹅”,贷款员分为负责发放小额贷款的贷款员和扎根基层借钱给农民的贷款员;风险控制强调人性,建立“鱼咬尾巴”的循环风险监控机制,培育贷款人员的导师制度;It系统降低成本,开发和应用现代移动金融技术,如全过程科技信息管理系统和网上银行;配套措施提高效率,加强贷款农户培育,形成完整的小额信贷企业文化。

滇川浙赣琼桂粤七省区金融扶贫经验与启示

(三)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可以有效降低金融机构向贫困家庭发放贷款的风险和成本,加快无担保和无担保小额个人信用贷款的普及,对金融扶贫发挥基础性和全局性作用。

滇川浙赣琼桂粤七省区金融扶贫经验与启示

案例3:浙江江山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江山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1999年9月,江山农村商业银行开始探索以信贷用户、信贷村、信贷镇为载体,贷款与信贷挂钩的农村信贷体系建设。截至2016年6月底,江山农村商业银行新增信贷农户9.3万户,占江山农户总数的61%,信贷金额达到54.2亿元;农户小额信贷余额为20.8亿元,覆盖3.1万农户,占农户信贷的33%,平均每户贷款6.7万元。2016年上半年,新增贷款余额为5.2亿元,不良贷款率仅为0.5%。

滇川浙赣琼桂粤七省区金融扶贫经验与启示

其主要经验和做法可概括如下:分别对家庭、村庄和乡(镇)进行评级;将三级信用评级与农户信用额度和优惠利率挂钩;动态调整和激励信用评价的三个层次;建立信用恢复机制和风险防控机制。

滇川浙赣琼桂粤七省区金融扶贫经验与启示

案例4:广西壮族自治区田东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2011年,中国人民银行田东金融办、扶贫办、田东支行、田东农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了一套针对农民特别是贫困农民的三级信用评价体系。通过对贫困农户信用信息、差别信用评级、信贷发放和贷款的数据收集,贫困农户从金融机构获得了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贷款。截至2015年12月,全县贫困农户信贷用户达1.8万人,占全县农户总数的20%。其中,9145户累计贷款4.6亿元,平均每户5万元;全县有53个贫困村被评为信用村;贷款余额从2008年末的5938万元增加到2015年末的2.19亿元,其中,田东农村商业银行的贷款余额达到1.5亿元。

滇川浙赣琼桂粤七省区金融扶贫经验与启示

董天的主要经验和做法可以概括为:建设以信息收集和贷后监管为重点的村级金融服务平台;建立动态实时的信用信息系统,调整信用等级;对农民和行政村采用具体的、可量化的信用评级方法;采用更加关注贫困农户信用质量、有别于普通农户的评级体系;贷款条件与农民和行政村的信用等级挂钩;对不同信用等级、不同行业的贫困农户,实行差别化贷款条件和贷款利率;建立农民还款奖惩机制。

滇川浙赣琼桂粤七省区金融扶贫经验与启示

二、获得的启示

(1)提高贫困地区金融机构覆盖率是金融扶贫的基本前提

提高贫困地区金融机构的覆盖率,取消金融机构空 0的农村网点,促进存款、取款、汇款、各种社会保障支付和日常生活费用支付等金融服务。通过这些服务,金融机构不断获得当地对其乡镇所有贫困农民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的了解是基本前提。

滇川浙赣琼桂粤七省区金融扶贫经验与启示

(2)创新和推广技术产品是扶贫的重要支撑

传统的金融技术和产品不适合没有抵押品、担保和财务报表的贫困农民。积极创新和推广能够有效识别贫困农户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的普惠金融技术产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可以探索团体联合担保技术和个人信用小额信贷技术实地考察的可行性,建立适合贫困农户的多元化技术产品体系。

滇川浙赣琼桂粤七省区金融扶贫经验与启示

(三)完善农村信用体系是扶贫的重要基石

农村信用体系是为农民特别是贫困农民提供金融可持续服务的制度基础。通过建立覆盖面广、动态的农村信用评级体系,有利于个人信用贷款的推广,有利于实现准确的扶贫和扶贫,有利于降低金融机构的贷款成本。浙江江山和广西田东的经验值得推广。

滇川浙赣琼桂粤七省区金融扶贫经验与启示

(作者单位为中国发展金融促进会)

标题:滇川浙赣琼桂粤七省区金融扶贫经验与启示

地址:http://www.cfcp-wto.org/cfzx/11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