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10字,读完约5分钟
记者笔记
我们的记者窦莹莹
第八个“双十一”,阿里有点“奇怪”。
在香港启德码头举行“双十一”启动仪式;重金打造的“双十一”派对选择在与阿里关联度较低的深圳;总交易量为1207亿元,但阿里巴巴董事长马云表示“不太关注交易量”;首席执行官张勇更是振振有词:“数字(交易金额)是一种象征,追求其背后的创新,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修理屋顶”...
与此同时,业内人士正在谈论“阿里继续推动全球化”。
毫无疑问,自从阿里选择在香港举行启动仪式以来,他的“持续全球化”的雄心已经非常明确。选择深圳作为“双十一”党的立足点,进一步说明了全球化的雄心:毗邻香港,东望台湾,深圳几乎是大多数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试金石。
事实上,从纽约证券交易所的钟声响起的那一刻起,阿里的三大战略,即全球化、农村地区和数据的全球化战略开始加速。
2014年的“双十一”是阿里的第一个全球“双十一”。借用天猫时任总裁王的话来说,“2014年天猫“双十一”的三大核心方向之一就是全球化,通过“双十一”嘉年华购物节的开展,阿里集团的整体业务已经向全球推广。”
因此,2014年,“双十一”开辟了新的海外场馆,天猫国际、淘宝海外、速卖通三大平台,充分展示了阿里国际化的梦想,口号是“买遍世界,买遍世界”。
2015年,“双十一”被称为“阿里全球化的第一年”,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仅天猫国际就吸引了来自53个国家和地区的7700多个品牌和世界知名零售商落户,并建立了16个国家和地区展馆。
对于阿里巴巴来说,海外品牌通过阿里零售平台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只是其新的全球零售布局的第一步。在引进全球商品和促进海外消费回归之后,阿里的下一个“双十一”(今年)带领商人集体出海。
阿里巴巴集团跨境出口平台速卖通数据显示,在“双十一”当天,速卖通平台共产生3578万份订单,比2015年同期增长68%,创历史新高;全天交易覆盖230个国家和地区,无线订单交易占58%;同一天,在苹果应用商店的81个国家中,速卖通应用的购物应用下载量排名第一;同一天,在10小时6分20秒内,速卖通的交易量达到2124万份订单,超过了2015年“双十一”日的总订单量。最后,621万个海外“切菜派对”创下了速卖通“双十一”的新纪录,订单达3578万个。
这一系列数字,加上1207亿元的交易总额,足以让阿里炫耀一阵子。
然而,马云和张勇的态度很耐人寻味:“不要注意数字”。
显然,在这两个人看来,交易量并不是衡量全球化成功的唯一标准。
两个月后,在云起会议上,马云提出的“新零售”的概念仍然被听到。不久之后,基于新零售的“新经济(Aiji,净值,信息)体”的概念被媒体推广。
用马云自己的话来说,“我们正在创造一个历史上从未诞生过的经济体,一个跨越国界、跨越时间的空,一个跨越国界的经济体。”他总是说,“阿里不是一个普通的公司,而是社会发展的创新引擎”,“我们希望建立一个经济,让无数的年轻人和中小型企业能够利用他们的技术、资源、基础设施和社会关系在世界各地进行贸易。”
要实现这一点,买卖只是一种形式,需要进一步整合线上线下,重建商品供应链,提升物流服务。换句话说,有必要将一整套操作系统的组织转变从生产转变为销售。这种转变在商业上有先例:从b2c制造模式到c2b定制模式的转变。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今年的“双十一”,天猫电器城有105个品牌,提供367种定制产品。事实上,阿里三年前就开始探索定制化服务:基于阿里的海量数据挖掘消费者需求,作为企业研发的参考,并采用“包销定制”的商业模式,以降低成本,加快产品推出。
此外,在今年的“双十一”上,阿里巴巴宣布将继续加大在深圳的投资,推动深圳“互联网+应用服务”的发展,推动广东制造业向智能制造升级,实现按需定制。同日开业的阿里中心位于深圳湾后海总部基地,总建筑面积123,300平方米,于2011年12月开工建设。业务团队包括天猫、蚂蚁金服、阿里巴巴云、美甲、新秀等。将一个接一个地驻扎在中心。
“像历史上的每一次技术革命一样,前20年是技术创新,后30年是应用革命。在未来30年,数据将被用作一种新的能源,计算将被用作一种新技术,这将导致新的零售、新的制造和新的金融领域发生变化。”马云这么说。
这些变化无疑需要新的制造链、稳定的金融支持、庞大的物流系统和智能云计算能力。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马云总是说:“过分关注交易金额只会让人觉得阿里只是一个电子商务,但阿里仍然有云计算和物流。”
当然,这种趋势并不是中国独有的,阿里一心想全球化,“买卖世界”只是他试图融入并引领这场变革的垫脚石。
至于能否实现,可能需要由未来的“双十一”来检验。
标题:交易额背后,阿里的野心
地址:http://www.cfcp-wto.org/cfzx/11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