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311字,读完约8分钟
编辑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14日至16日在北京召开。会议部署了2017年经济工作,明确了稳定工作的总基调,提出了一系列经济政策新动向。
《中国经济时报》推出了“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系列报道,邀请国内权威专家从民间投资、房地产市场、产能削减、金融市场、实体经济振兴、农业供给面改革、城镇化、国有企业改革、财税改革、社会政策等角度,对会议精神和发布的重要政策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和透视。请注意。
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系列报告(一)
本报记者李海南
备受期待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14日至16日成功召开。作为2017年中国经济调整的重要会议,新一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和经济工作部署在这里都很明确。会议指出,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深化供给体制改革的重要一年。我们应该坚持争取稳定的总基调。会议强调,争取稳定的总基调是治国的重要原则,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明年把这一总基调落实好,意义重大。
稳定是基调,稳定是大局。在稳定的前提下,我们要在重点领域取得进展,在把握好善的程度的前提下争取成功。然而,必须提到投资的重要作用。近年来,稳定增长意味着稳定投资的逻辑正在被重新解读。特别是,私人投资对整体投资形势的重要性已被多次提及,如何进一步激发私人投资的活力,必须是2017年的亮点之一。对此,《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研究部副主任刘,以打消大家的疑虑。
私人投资有利于“稳定”
中国经济时报:你认为明年做好经济工作的重点应该是什么?
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回顾了十八大以来中央在经济理论和实践上取得的巨大进步,总结了去年的经济工作,指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方向,部署了一系列重大任务。我认为明年做好经济工作的一条重要线索就是激活民间投资的活力。无论是“稳定”还是“先进”,都离不开这一点。可以说,激活民间投资是关键环节。
中国经济时报:激活私人投资如何有利于“稳定”?
刘::今年全球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国内经济运行面临诸多挑战,但今年中国经济工作取得了一些来之不易的成绩。宏观经济缓慢、稳定、好转,经济运行速度保持在合理范围内,就业没有下降,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提高,企业利润水平回升。经济结构继续优化,制造业中科技含量高的产业正在发挥作用,创新对发展的支撑作用增强。
但是,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挑战不容忽视。我个人认为最突出的是私人投资没有明显反弹。固定资产私人投资增长率连续几年下降,2015年降至10.1%。自今年年初以来,私人投资急剧下降,自下半年以来,情况变得更加严重。虽然今年11月的情况略好于10月,但1月至11月的累计增长率仅为3.1%。
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0%。不难想象,如果私人投资长期如此低迷,对经济的下行压力只会继续增加而不会减轻。因此,激活民间投资本身有利于“稳定”国民经济的基本运行态势。
激活私人投资也有利于实现一系列其他“稳定”目标。例如,明年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自去年中国进一步推进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大幅贬值。尽管人民币相对于一篮子货币总体稳定,但我们应该高度重视人民币兑美元大幅贬值给大多数市场参与者带来的心理影响。如果这种心理冲击得不到很好的控制,被国际机构煽动和利用,我们的外汇管理机构虽然拥有相当大的外汇储备,但可能无法满足稳定汇率的需要。因此,从稳定人民币汇率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外汇储备当然是一张可以打的牌,但这张牌的效果取决于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和私人投资推动的生产率提高。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最可靠的锚是中国相对于美国的生产率水平。
此外,在稳定就业和巩固减贫成果方面,显然,激活私人投资可以产生“稳定”效果。
激活私人投资是提振实体经济的唯一途径
《中国经济时报》:谈到扩大投资,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增加杠杆。激活私人投资会加剧现有的金融风险吗?
刘:这确实是一个需要澄清的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确保系统性金融风险不发生。这可以说是“稳定性”最突出的要求。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可以归结为杠杆率的降低。
降低杠杆率与一些旨在缩小分子术语的技术措施密不可分,包括处理一些风险点以及提高和改善监管能力;然而,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痛苦更小的方法是一项旨在扩大分母的长期措施,即允许同等数量的负债流向有利于提高生产率和促进高质量经济增长的领域。
许多研究表明,中国杠杆率最高的行业是国有企业。虽然我们不能先验地说国有部门的债务不能带来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的增长,但近年来的经验表明,我们不能继续朝当前的方向加强努力,而应该大力引导金融资源支持高效的私人投资。这应该是今后扩大分母的主要重点。
扩大分母项的另一个重点是引导资源,特别是金融资源,摆脱虚假,回归现实。如果实体经济部门,尤其是由私人投资主导的制造业没有活力,无论刺激政策有多强,都只能转化为供给弹性较小的房地产和股票领域的泡沫。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呼吁振兴实体经济。激活私人投资是振兴实体经济的唯一途径。
中国经济时报:激活民间投资如何有利于“进步”?
刘:虽然中国已经是中上收入国家,但与高收入国家的门槛水平还有一段距离;即使中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未来高收入行列,中国与技术最先进的国家之间仍将存在巨大差距。从这些角度来看,“前进”意味着不断的产业和技术转型和升级(爱情基础、净值、信息),以及不断的追赶。
产业和技术的升级不仅体现在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上,还体现在物质资本的投入上,物质资本是技术进步的物化形式。因此,让积极的民间投资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不断体现新技术和新能力,有利于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一系列目标,包括扩大优质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爱吉、净值、信息)的蓬勃发展,用新技术、新形式全面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等。
让私人主体“愿意投资”
中国经济时报:投资是“三驾马车”中最重要的一辆。激活私人投资似乎更注重扩大需求。信息技术与供应方结构改革之间有什么关系?
刘: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一方面,激活私人投资将扩大当前的总需求,但同时,在后期将转化为高效率和高质量的供给。如上所述,积极的和市场导向的私人投资是中国工业和技术不断升级的一种物化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讲,私人投资将改善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扩大有效供给规模。
当然,激活私人投资并不意味着放松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不加区别地发放贷款和增加土地供应。这方面的要求只能更加严格。
中国经济时报:如何激活私人投资?
刘沛林:要激活民间投资,首先要保证民间主体投资行为的安全性,让他们“愿意投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指出:“抓紧制定民法典,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坚持有错必纠,查清并纠正一批侵犯企业产权的错案。保护企业家精神,支持企业家专注于创新和创业。”
今年11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也明确指出,要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的经济产权和合法权益;识别和纠正涉及产权的错案;妥善处理过去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经营中的违规行为;有效解决民营企业违法案件中的司法违规问题;为保护产权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这些部署既有顶级设计,又有特定的关注点。落实这些要求,激活民间投资活力,将为中国经济提供强劲引擎。
在解决了“愿意投资”的问题之后,我们也应该解决“有门投资”的问题。关键是打破长期存在的玻璃门,实现公平准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要迈出实质性步伐。这不仅是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途径,也是激活民间投资活力的重要途径。此外,中国的产业和技术升级是巨大的。面对新的技术机会,必须平等对待私人投资,实现公平准入。
然而,历史经验表明,这些政策安排要取得成效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因此,更有必要抓紧每一分钟,加紧努力,争取在短期内取得一些实质性进展,以便向私人投资者发出明确的信号。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应该长期坚持下去。
标题:激活民间投资 力促经济稳中有进
地址:http://www.cfcp-wto.org/cfzx/10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