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68字,读完约4分钟
9月4日,二十国集团成员国领导人、客人国家领导人和相关国际组织负责人将齐聚杭州,二十国集团峰会第11站正式拉开帷幕。从2008年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首届20国集团峰会到去年在土耳其举行的安塔利亚峰会,20国集团峰会已经在全球10个城市举行。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所宏观研究部主任贾金晶在接受《商业日报》采访时表示:“前三次峰会的目的是应对2008年和2009年的严重经济危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发达国家的被动选择。”在随后的峰会上,二十国集团已转变为一个更全面的治理框架和长期治理能力。”
回顾以往二十国集团峰会,二十国集团已从临时解决问题机制逐步发展成为具有增长目标和治理目标的全球深度合作平台,在世界经济中的协调和领导作用不断加强,规格不断升级。
危机中诞生的G20
无论g20机制是诞生还是升级,它实际上都是危机的产物。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香港股票00662)带来了全球金融海啸。1999年,八国集团、中国、印度、巴西、阿根廷和由欧盟组成的二十国集团在德国柏林举行了首次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开始进入“二十国集团时代”。
2008年,始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金融危机再次来袭,股市暴跌,大规模企业倒闭。在贾金晶看来,为了应对2008年的金融危机,西方国家不得不严重依赖经济充满活力的新兴经济体。因此,二十国集团已成为应对危机的重要机制。20国集团(g20)也首次升级,从由各国财长和央行行长参加的非正式会议升级为世界领导人峰会。
“前三次峰会分别在华盛顿、伦敦和匹兹堡举行,以应对2008年和2009年的严重经济危机和当时的紧迫问题。2009年,在伦敦和英国匹兹堡举行了两次峰会,这也表明形势紧迫。”贾金晶告诉《国家商报》记者。
2008年11月在华盛顿举行的20国集团峰会讨论了金融危机的原因,并讨论了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措施。会后,成员们还履行了防止金融危机蔓延的承诺。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成为接下来两次g20峰会的主题。2009年4月的伦敦峰会承诺巩固和改革国际金融组织,尤其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直到5月份,2009年9月,第三届20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在匹兹堡召开。峰会再次强调了加强国际金融监管体系的重要性。
二十国集团的重新定位
2009年20国集团匹兹堡峰会还确认,2010年将在加拿大多伦多和韩国首尔举行两次20国集团峰会。峰会还确定了每年举行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的机制。这意味着二十国集团峰会将成为一年一度、制度化的讨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
贾金晶告诉记者,“2010年后,金融危机的压力逐渐缓解。二十国集团已经从临时的危机应对机制逐步转变为长期的治理机制。”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认为,20国集团不应该仅仅扮演“消防员”的角色,因为它需要协调全球政策,寻找全球经济的前景和力量。在早期,20国集团一直在寻找应对危机的机制,但现在它正在寻找全球经济增长的长期驱动力和机制。"
在2011年戛纳峰会、2012年墨西哥洛斯卡沃斯峰会、2013年俄罗斯圣彼得堡峰会和2014年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峰会上,20国集团成员还围绕经济增长等主题举行了对话。
“随着二十国集团机制的成熟,其治理职能变得更加具体和可操作。g20正在向更全面的治理框架和长期治理能力转变。”贾金晶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g20要从一个“消防员”转变为一个着眼于长期未来的“建设者”并不容易。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所(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Studies)副研究员刘表示,2010年以来的历次g20峰会,除了重复了各国在危机期间达成的一些原则性共识外,都显示出成员国推动全球经济恢复增长的决心,在行动上几乎没有什么突破。20国集团峰会往往成为“谈心厅”,甚至逐渐淡出。
当前,如何重新定位二十国集团,成功实现转型,是所有成员面临的重大战略挑战。今年9月4日和5日,20国集团峰会进入“中国时刻”。在20国集团峰会转型之际,中国计划将受到特别关注。
标题:从救火者到建设者 G20九年11次聚首
地址:http://www.cfcp-wto.org/cfzx/8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