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48字,读完约6分钟
7月底,监管部门发布了新版《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再次明确表示要降低风险和去杠杆化,推进银行金融服务规范化,进而转变为资产管理服务。金融发展史上的许多先例表明,对于金融机构来说,监管法律法规的变化不仅对现有业务提出了挑战,而且往往会推动金融业的发展和创新。
事实上,在《征求意见稿》出台之前,银行理财产品的净值以及理财业务向资产管理业务的转型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结合中外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先驱的行业实践,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新一代系统解决方案具有不言而喻的现实意义。
一般来说,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不同阶段的不同业务需求决定了理财业务体系建设的不同重点。一段时间以来,商业银行注重财务管理业务系统的建设,目标相对单一。可以认为,这一时期的业务系统处于“销售系统先行”的初始阶段。2013年银监会发布“八号文件”后,商业银行开始自主开发和建设金融资产管理系统。现阶段系统建设的重点主要是理财资产管理业务的业务处理和监管报告。主要功能是产品管理、资产管理、会计和报表管理。因此,可以认为业务系统处于“独立财务管理系统”阶段。2014年,银监会发布“35号文件”,标志着银行理财业务管理将向“基金式”模式发展。一旦近日发布的《征求意见稿》正式落地,监管部门推动理财业务转型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推动理财业务向资产管理的转型,已成为这一时期业界的共识。2015年净资产理财产品增速超过140%,大大超过同期理财业务整体增速。从传统财富管理业务向资产管理业务的转变,代表了业务思维和系统要求的重大变化。
许多业内人士就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业务在操作层面的转型带来的具体变化发表了看法。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的谢伟表示,在从传统理财业务向资产管理业务转型的过程中,商业银行的理财投资范围将从在岸向离岸和在岸转变,投资策略将从被动投资组合向包含更多金融衍生品的主动投资组合转变,从持有资产向交易资产转变,风险控制将从信贷模式向综合模式转变。南京银行的戴娟认为,转型后,预期收益和净资产产品应该并存;大规模资产的配置将从传统的债务投资转向整个市场的资产配置;投资运作将从传统的持有期限和配置向配置和交易并重转变。中国银行魏德平认为,在转型过程中,财务部门应实现前、中、后台完全分离,具有独立清晰的风险管理职能,及时有效地识别、监控、计量和评估与业务相关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民生银行的吴伟认为,银行资产管理的目标客户群应该是风险承受能力适中的人,而大规模资产配置系统的构建在产品设计中尤为重要。
总结类似的行业声音,可以总结出新一代银行资产管理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财务管理业务系统需要加强的功能。体现在系统层面,在涵盖传统理财业务需求的同时,其需求还将包括典型资产管理系统应具备的投资分析、资产配置、投资组合管理、绩效评估和风险管理等功能,以及前、中、后一体化高效的交易处理功能,涵盖利率、信贷、股权、外汇和大宗资产等多种资产,尤其是银行在各方面具有历史优势的利率、外汇和大宗非股权资产的综合支持。
上述新一代银行理财和资产管理业务系统中需要加强的功能大部分已经在其他系统中实现,其中一些可以在银行或证券公司的跨币种多资产业务系统中找到,例如,在银行、证券公司、某些类型的资产(如固定收益)以及其他机构投资者的多资产管理系统中。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银行理财业务的管理可以在资本业务系统的早期实现。例如,欧洲和美国供应商(如calypso、misys、murex和sungard)提供的资本业务系统应能满足新一代银行资产管理系统在全球市场交易资产覆盖范围或交易前、交易中和交易后处理方面的需求。然而,这种安排可能不是长期的解决办法。本行资本业务在确保本行流动性的基础上,实行自营和市场化,为客户提供特定金融产品的报价和交易服务,这与资产管理业务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很大不同。不同的业务性质导致不同的系统需求,这使得银行的资本业务系统难以满足新一代银行资产管理系统的需求。例如,理财产品方面的资本业务系统管理功能相对较弱,国外系统处理非标准资产等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产品更加困难。
事实上,自2015年以来,使用欧美供应商产品作为资本业务系统的银行已经开始构建新一代的银行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业务系统。他们中的许多人特别关注供应商选择之前、期间和之后的综合业务系统,特别是银行传统上擅长的非股权资产之前、期间和之后的业务系统,以及投资机构的投资管理和分析。
据悉,在选择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新一代资产管理系统时,业务部门特别关注供应商对业务的了解以及供应商在国内经纪资金相关领域的案例积累,以满足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未来资产管理业务的“资金化”需求。
此外,中国银行新一代资产管理系统将涵盖理财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投资管理、风险管理、绩效分析、估值、后台结算、会计报表和监管提交。在跨币种、多资产、衍生产品等中外差别不大的功能方面,可以对欧美供应商的产品进行基准化,充分发挥国内市场特别是银行间市场金融工具的前、中、后直接交易处理以及投资管理和分析方面供应商的本地积累。
资产管理行业往往具有很强的马太效应,而且这种效应在未来可能会更强,即使它不像互联网那样“赢家通吃”。种种迹象表明,与欧美成熟的金融市场相比,中国银行业资产管理业务的竞争仍处于初级阶段。对于银行业金融管理行业的所有机构来说,尽快率先行动并在各自专业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可能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例如,2015年,美国最大的银行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的资产管理规模占银行总资产的比例超过60%,远远超过资产规模排名前三的国内银行,即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后者的比例分别为12%、9%和9%。
美国银行资产管理行业的现状对中国银行资产管理行业的未来有借鉴和启示作用,包括资产管理成功转型后上限有可能大幅提高,以及有可能抓住多元化资产管理业务的每一个机会。利用这些机会的竞争是个人能力的竞争,而不仅仅是资产或渠道的竞争。信息技术系统建设是建设自身能力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途径。如果中国银行理财行业的领导者能够在传统理财业务持续增长的同时,借助it系统建设成功完成转型,将更有利于抢占自己的先机。
标题:挑战背后的先机
地址:http://www.cfcp-wto.org/cfzx/8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