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06字,读完约5分钟
旧的土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干净的水泥路。路边铺着砖,种着树。你看得越多,它就越像一座城市。从你的眼睛里看到它真的很有趣!我们的村庄变化很大,道路平坦,垃圾没有了,路灯亮着,幼儿园在那里,真的很舒服!在左奇,当谈到10个全覆盖项目带来的变化时,村民们反复称赞彼此,他们的幸福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今年,旗坚持以发展为中心、以覆盖为重点、以促进发展为重点的总体思路,依托新农村建设载体,突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文明和产业发展工作重点,筹集近8.8亿元,推进十大普及化工程,让农牧民过上幸福时光。
伟大的民生和伟大的幸福
最近,记者来到查干哈达给嘎查打电话。当你看着村长的时候,白脸灰顶的墙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醒目。墙下五彩缤纷的砖砌路面和绿树相辅相成。排列整齐的房屋、平坦的乡村道路和宽敞的文化广场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短短几个月,赵倩嘎查成为全旗新农村建设的明星村,牧民们真正感受到了十大全覆盖工程带来的幸福。如今,在左奇,像赵倩嘎查这样的快乐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为确保10个全覆盖项目顺利开展,取得实效,我旗成立了以党和政府最高领导人为首的项目领导小组,成立了12个专项小组,全面推进项目建设。在责任落实方面,实行了部门领导对村负责、部门干部住村负责、普通干部对户负责的落实制度,明确了工作职责和任务,并共同推进。在运行机制方面,通过各级协调联动和领导干部的示范指导,形成了领导班子统筹规划、分管领导牵头、职能部门具体指导、乡镇组织实施、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形成了覆盖工程、领导负责、团队协作、整体运行的运行机制。与此同时,在嘎查村开展了100名青年干部的专项活动,并挑选了111名青年干部到嘎查村工作,协助嘎查村实施十项全覆盖项目任务。各级示范和领导小组也到农村和家庭工作。
按照注重地方特色、突出绿色生态的原则,根据村庄面貌、产业布局和村民意愿,坚持“一村一村一规划”的规划,积极调动群众积极性,让群众充分参与项目建设,真正成为群众工程。截至目前,旗内十个全覆盖项目总投资为8.8亿元。农村牧区危房改造已开工建设7001户,饮水安全工程已开工建设70户,街道硬化工程已开工建设425.4公里,校舍建设和安全改造工程已开工建设20户,嘎查村标准化诊所已开工建设49个,嘎查村文化活动室已开工建设84个,便民连锁超市已开工建设68个,农村牧区社会保障工程已完成投资3307.04万元,村村通广播电视。
在这段时间里,干部们和我们一起工作,感觉我们的距离很近。林动福山村党支部书记刘兴奋地告诉记者。通过实施十大全覆盖工程,党群关系得到进一步加强,群众向心力得到凝聚,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和活力得到激发,农牧民的幸福感得到提高。
新变化引领新趋势
快乐广场、乡村舞台、健身歌舞每天晚上,龙场镇古北口村的文化广场都很热闹。做完农活和晚饭后,村民们聚在一起唱歌、跳舞、跳秧歌,过着热闹的夜生活。现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虽然物质生活并不缺乏,但他们总觉得自己精神抖擞。我过去常常在晚饭后看电视或闲聊。从这个文化广场开始,我们的村民可以跳广场舞了!龙场镇党委副书记田小辉高兴地说。过去,我在业余时间打麻将,现在方块舞正在兴起。十大全覆盖工程不仅让农牧民的日子蒸蒸日上,也带动了文明乡村风格的逐步形成,引领了健康生活的新潮流。
与此同时,国旗还结合了寻找最美的家庭和创造十个美丽家庭的活动,开展文明农牧民评选,并设立乡镇善行和道德行为清单,用新兴的标兵来引导乡村风俗,提高社会文明。旗文化、科技、卫生等部门也不时开展下乡活动。村庄建立了村庄规章制度。目前,全旗共设置了165个村规民约宣传栏。同时,为巩固十大全覆盖工程成果,旗大力开展环境整治行动,定期组织嘎查村群众清理环境卫生,全力打造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管理民主、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如今,垃圾已经被彻底清理干净,农村地区的三堆垃圾已经不见了,苍蝇和蚊子很少了,雨天出门不会粘泥,晚上走路时街道很明亮。村民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牧区到处洋溢着发展的喜悦。
新生活孕育新希望
最近,十三堡海兴村的村民王强迎来了今年的收获季节。他家的200亩土豆卖得很好,可以给他带来20多万元的净收入,他的口袋里满是眼珠子。十大全覆盖工程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农牧民增收致富。在大力推进十大全覆盖项目建设的同时,充分考虑苏木乡和嘎查村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改变传统生产方式,探索城市辐射拉动、基地引领、生态旅游建设、整合集聚发展、地方企业和谐共建等多种村庄发展模式。集中投资、示范带动、梯级覆盖,充分发挥项目资金、古北口、后兴隆等的规模效益
如火如荼的建设场面,风光旖旎的新农村美景,幸福的笑脸,左奇正全力以赴做好赢得民心、顺应民意、惠民生的工作。
欢迎关注:赤峰新闻网官方平台——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或搜索赤峰新闻网(或直接进入内蒙古日报)关注赤峰新闻网官方网站。请注明转载来源。
标题:让幸福覆盖每一个角落——左奇巴林“十大全覆盖”纪实
地址:http://www.cfcp-wto.org/cfzx/4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