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46字,读完约6分钟
虽然季节已经进入冬季,樟子松。翁牛特旗穿沙公路两侧的蒙古包依然不怕寒冷的冬天,呈现出绿色。那天的过沙公路长达20公里,从乐嘎查、林浩、阿山苏穆纳到日日嘎查。公路两侧治沙工程总规模为26.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1万亩,封山育林10万亩,飞播造林5.5万亩。翁旗沙质地区已建成具有代表性的沙质植被带,极大地改善了周边生态环境,提高了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对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阿山苏木总面积140万亩,其中沙地110万亩,治理面积90万亩。阿山苏木生态建设的成就,只是翁旗治沙和淘金热的一个缩影。 翁旗位于中国四大沙地之一的科尔沁沙地的西缘。这是赤峰市分布最广、面积最大、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在1782万亩土地总面积中,沙化土地面积为727.35万亩,占全旗土地总面积的40.8%,占全市沙化土地面积的25.5%。沙区有9个苏木镇和5个国有农场,人口约14万。 恶劣的生态环境一直是一代又一代翁奇人心中最大的痛苦。由于土地沙化严重,以耕地为主的农民面临无地可种的危机,以放牧为生的牧民被风沙逼得无处安身,难以保障农牧民的基本生活,人均收入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因此,翁旗已经成为全国贫困县。 为了改变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摆脱恶劣的生活条件,翁旗人首先想到了治沙。历届党委和政府都把防沙治沙作为整个旗帜工作的重中之重,一个接一个地充分发扬防沙治沙的精神,画出了一幅画到底的蓝图,并结合当地实际,将沙地划分为三个治理区和三个治理区,探索总结了公路防沙、水利防沙、适度开发的治理模式。按照科学规划、规模经营、突出重点的原则,依托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加快治沙步伐,创建了一批优秀治沙工程。截至目前,全旗已完成治沙428万亩,森林面积520.2万亩,森林覆盖率29.37%。项目区的植被覆盖率从控制前的5%增加到15%,现在增加到30%到70%。全旗土地沙化和退化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和农牧业生产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为促进沙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蒙古族生活在翁旗的沙地上。受语言、习俗和技能的影响,组织大规模的农牧民劳务输出是不现实的,对所有生态移民来说更是不现实。如何尽快拓宽农牧民的收入渠道,改变单纯靠养畜为生的局面,是保护治沙成果的基础。防治荒漠化的成就不仅鼓舞了翁旗人民的抗荒漠化斗争精神,也使他们开始在沙漠中淘金,把防治荒漠化与致富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翁旗根据资源分布和地下水资源状况,先后尝试发展沙果、沙稻、沙薯种植、林下物种培育、沙质旅游等产业,在沙质地区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沙地管理、资源保护与培育、资源开发产业化、增效固本的良性循环机制,实现维护生态平衡、培育优势产业、实现人、地、经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2009年,翁旗从沙产业发展中寻求经济利益。当年,制定了翁牛特旗林果基地建设规划,计划以每年2万-3万亩的速度推进,建设两个林果产业带,即吴敦阿山的无棣桥头、乌丹和白银桃海。当年,林果基地建设完成2万亩,取得初步成效。在接下来的五年里,翁旗进一步完善规划,采用林、果、水、地、路五大配套体系,实行承包经营,先建后补,高标准建成林果业基地12.1万亩,成活率达90%以上。据测算,14.1万亩林果全部达到全果期,亩产150公斤,全旗林果基地产量可达2115万公斤,按2元计算,每公斤收入可达4230万元。此外,翁旗的其他传统林业和沙产业正在获得势头。10万亩杨树用材林基地、20万亩元宝枫文冠果油林基地、90万亩杏树经济林基地、150万亩灌木饲料和生物质能源林基地相继形成,沙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在郭林基地成功实践的指引下,翁旗的沙产业发展道路越来越平坦。他们相继发展了一些产业,如沙地上的水稻、沙地上的马铃薯和林下物种的培育,所有这些都取得了成功。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治沙禁牧后农民增收问题,2012年以来,扶贫办、林业局、畜牧局等相关部门深入沙区进行实地调查,多次论证了利用禁牧后的草地资源进行自由放养养鸡的可行性。实验表明,沙地自由放养笨鸡生产周期短,见效快,既能保护生态,又能取得经济效益。2013年,全旗沙地养鸡户80余户,养殖规模10万只,年纯收入160万元,每户纯收入增长2万多元。另外,全旗还开发了黄芪、北沙参、防风、桔梗等药材基地8000亩,总产量600吨,净收入4000万元;在沙地上开发14万亩有机认证水稻和绿色认证水稻,年产水稻6.4万吨,产值3.85亿元;发展10万亩沙质马铃薯基地,年产马铃薯10万吨,产值1.8亿元。 去年,旗委和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和产业发展的决定》,积极支持一批竞争力强、辐射面广的沙产业发展龙头企业,鼓励它们结合农林牧结构调整,以公司+农牧民的形式在沙区建设灌木、药材、牧草基地,实施集约化经营。同时,要大力发展沙区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积极发展加工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农牧民收入,促进沙区经济发展。 2012年,国家大力倡导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翁奇反应积极,关注丰富的沙资源和不成熟的旅游,希望通过两者的结合,在沙中再挖一桶金。翁旗沙地资源丰富,广袤无垠的沙地,加上草原、湖泊、森林、奇石等独特的自然资源,为当地沙质旅游的发展带来了独特的条件。此外,它是距离北京、沈阳、天津、大连、锦州等大中型城市最近的沙湖、沙地旅游区,已成为沙漠观光和越野旅游的理想场所。近年来,翁旗紧紧抓住这一特点,把整个旗变成了沙湖沙声、怪山怪石、草原民族风情的多功能旅游区。接待的游客数量逐年增加。仅今年前三季度,全旗接待的游客人数就达到59.6万人,同比增长19%;旅游收入达到5.8亿元,同比增长19.6%,均创历史新高。 翁旗沙区人民依靠勤劳智慧,化生态劣势为资源优势,建立沙区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良好经济格局,走治理与发展相结合的致富之路。目前,全旗有130多家企业和个人从事沙产业发展。全旗沙产业发展年产值近2.4亿元,年利税3500万元。农牧民依靠沙产业增加人均收入600元,并在沙区安排3000多名富余劳动力。 一万亩黄沙覆盖着绿色的衣服,一桶桶黄金从沙中涌出。如今,翁旗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沙漠淘金之路,实现了干部群众治沙致富的梦想。
标题:翁牛特旗在沙漠中开辟了一条“淘金”之路
地址:http://www.cfcp-wto.org/cfzx/2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