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70字,读完约3分钟

一张黑脸和流利的蒙古语是牧区人民警察的第一印象。穿着便服,人们总是认为他是一个简单的蒙古人,但我不知道。他是一个地道的大学生,来自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他是巴林右旗公安局巴彦塔拉派出所所长张玉凤。他平时不是很健谈,但是当他谈到他喜欢的蒙古文字制作软件时,他总是滔滔不绝。他还想从2009年夏天发生的一起案件说起:由于草原边界的纠纷,巴林右旗邻村的两个牧民在争夺草原的过程中发生了争吵和打斗,派出所的警察及时赶到制止,避免了事态的恶化。

在办案过程中,警察遇到了语言障碍的困扰。因为当地的牧民不懂中文,大部分警察也不懂蒙古语,他们不得不找一个蒙古警察来询问和翻译,另一个汉族警察负责录音。然而,在用中文制作抄本时,蒙古语被翻译成中文后会与真正的意思表达不一致。警方不得不请蒙古专业翻译来翻译当事人的供词。经过这样的努力,需要两个小时来完成一份调查笔录,外加雇佣和运送翻译的时间。这是一起简单的治安案件,至少需要三个小时,这不仅影响工作效率,也容易影响案件的定性和处理。作为导演,张玉凤亲身经历了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感受到了当事人的不满和警方的困难。此后,张玉凤开始关注这一领域的案例,并提出了以蒙古语为基础语言创建一套蒙古语文字制作软件的想法。 2010年,在公安机关全面开展网上办案和网上评估时,为了更好地保护蒙古当事人的表达权和诉讼权,张玉凤向局党委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并与内蒙古一家软件公司的技术人员取得了联系。他连续七次往返呼和浩特。根据蒙古文字的特点和执法办案的经验,他与专家进行了讨论和交流,共同挖掘,致力于蒙古文字制作软件的研究和开发。 努力工作有回报。经过近一年的科学研究,2010年,张玉凤和该软件公司成功开发了蒙古文字制作软件。该软件制作的笔录规范了警察询问的程序和内容,大大提高了警察办案的效率。只需要30分钟就可以完成一份调查笔录。 张玉凤软件方便、实用、严谨、规范,已在锡林郭勒盟及周边10个县推广使用,明显提高了民族地区警察执法办案效率,使蒙古语与科技信息技术融合在一起,填补了全区公安机关此项工作的空白。2011年12月,该项目获自治区公安厅公共安全基础技术创新二等奖。 2012年,巴林右旗公安局根据在民族地区开展双语服务的思路,提出建立蒙汉双语执法开放网站的设想。作为蒙古文字制作软件的开发者,张玉凤再次成为研发的中坚力量。这个双语执法网站建于2013年初。自开通以来,它已经收到了超过80,000次点击,并收到了超过2,500人的询问和帮助。人民满意率达到95%以上。群众称之为家门口的公安局。 在张玉凤的努力下,巴林右旗不仅在当地公安门户网站和公安服务大厅推广蒙汉双语服务,还将双语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社区。目前,巴林右旗已经建立了33个双语警察局,以民族语言向当地人民提供法律服务。 在警察生涯的20年里,张玉凤五次获得三项个人荣誉,并获得六项大奖;2004年,他被公安部评为预防犯罪专家。金杯和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好,群众的赞誉强化了张玉凤巴林右旗第一个双语服务的称号。现在辖区内的人们亲切地称他为双语主任。

标题:巴林草原“双语”总监

地址:http://www.cfcp-wto.org/cfzx/2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