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23字,读完约5分钟
8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6年7月的价格运行情况。最新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0.2%,同比上涨1.8%,并继续处于适度区间;工业生产者的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环比增长0.2%,同比下降1.7%。分析师普遍认为,目前良好的价格运行趋势更加显著,这一方面反映了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和改革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经济强大的弹性和潜力。
Cpi呈现三大特征
消费品价格温和上涨,而出厂价下降幅度缩小。对于转型中的中国经济而言,刚刚发布的数据无疑将再次发出积极的信号。
国家统计局城市统计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解释说,7月份cpi走势表现出三个特点:第一,暴雨气候对部分地区的新鲜蔬菜价格影响很大。7月份,全国降雨量超过正常水平,暴雨对新鲜蔬菜的生产和运输产生了很大影响,导致一些地区新鲜蔬菜价格上涨。第二,夏季因素导致一些服务的季节性价格上涨。第三,一些新鲜食品如猪肉、新鲜水果和鸡蛋的价格已经下降。与此同时,有色金属冶炼和轧制加工、黑色金属采矿和选矿、冶炼和加工、纺织等行业的环比价格走强极大地促进了ppi下降趋势的改善。
「整体而言,消费物价指数持续温和上升,进一步纾缓市场先前对通胀的忧虑,反映中国目前整体需求稳定。生产者价格指数继续保持逐年下降的趋势,这不仅受到国际商品价格变化和价格上涨的影响,也与中国供应方改革的不断加快,特别是去产能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密切相关。”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研究室主任牛莉告诉记者。
据国务院参赞处特约研究员姚景元介绍,虽然受暴雨影响,部分地区蔬菜价格有所上涨,但由于我国蔬菜种植和修复能力较强,天气影响尚未成为全球性问题,因此7月份的价格与整体经济形势相符。姚景元强调,统计数据的分析不应该过于注重具体的静态数据,而必须着眼于趋势。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的下降幅度已经连续7个月收窄,反映出中国整体经济形势稳定并在放缓。
“滞胀”理论不会自行瓦解
许多专家指出,当前的价格趋势使得以前对中国经济的“滞胀理论”和“通缩理论”的看法土崩瓦解。这不仅具有供应方结构改革和其他措施不断推进的效果,而且与中国经济本身的巨大弹性和潜力密切相关。
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经济与贸易系主任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的价格走势和整体经济运行情况,实际上并不支持“中国处于滞胀”的观点。“‘滞胀’需要两个条件:经济增长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目前,尽管中国经济增长正在放缓,但从全球来看,中国经济增长仍相对乐观,出口和消费表现良好。与此同时,cpi和ppi目前的走势也反映出,目前国内通胀压力较小,尤其是国外商品难以将进口通胀带到中国。”他大卫分析。
此外,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不容忽视。央行此前发布的《关于2016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情况的报告》指出,自2016年以来,央行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灵活性和适度性,及时进行预调整和微调,管理好与供给方结构改革相适应的总需求,从数量和价格上为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爱基、净值和信息)创造了合适的货币金融环境。总的来说,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加快破解改革难题
那么,我们在实践中应该如何正确对待这些信号呢?早些时候,几位俄罗斯学者分析了中国1953年至2012年的经济增长,这是值得回顾的。学者们使用标准的宏观经济分析工具来比较改革开放前后各种因素的贡献。结果显示,改革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差异很大,年增长率相差近3个百分点。
对此,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田国强写道,无论从内部逻辑分析、历史视角还是定量实证方法,都无法得出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大幅下降的结论。田国强认为,如果供给方结构改革真正到位,现代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高,中国经济增长完全有望接近潜在增长率,而不是扩大负差距,中国未来五年的潜在增长率至少应达到7%。
因此,面对积极的信息,要戒骄戒躁,认真分析经济中存在的问题,扎实推进各项深化改革措施的实施。
「今年下半年,消费物价指数预计会维持在低水平,而生产者价格指数亦会有正面的增长。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经济能否进一步稳定和改善,取决于外部环境和中国供应方改革措施的进展。”牛莉说,在实施国有企业、金融部门改革等许多领域还存在许多问题。今后,只有加快解决这些改革问题,有效提高市场在优化人才、资本等要素(爱情基础、净资产、信息)配置中的作用,才能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标题:人民日报:物价走势传递中国经济积极信号
地址:http://www.cfcp-wto.org/cfzx/14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