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54字,读完约7分钟
赤峰市创新1+3党组织设置模式,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
这个组织很强大,村民们也很富有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农民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等的党建工作。创新和改进组织结构。内蒙古赤峰市以1+3党组织设置模式,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互利共赢。赤峰市如何推广同频共振?记者进行了一次访问。
满山的果树随风摇摆,红苹果赋予山野无限的活力。这是初秋记者在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齐河塘村看到的一幕。季红123苹果在内蒙古被当地人称为野果,已成为齐河塘村的特色产业和主要经济来源。
近年来,赤峰市打破了以往按行政区划组建党组织的单一模式,积极探索基于产业分类的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组建模式。齐河塘村原村党支部升格为村党支部,按行业分为两个支部,其中一个是齐河塘村九佛山野果种植合作社支部。在该分行的领导下,齐河塘的果林已发展到6000多亩,仅年收入就达到800多万元,成为赤峰市加强产业党组织建设、带动农民致富的一个缩影。
在产业链中建立分支机构
138个村级党组织建立并领导了370多个合作社,吸引和组织了4万多农民就业
赤峰是一个农业大城市。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户小生产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农村合作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然而,合作社的发展不平衡。有些合作社生产混乱,管理不善,有些甚至成为赢得贷款项目的工具。大多数合作社的发展需要强有力的指导、标准化和推广。另一方面,一些基层党组织缺乏致富观念和致富能力。他们没有钱,什么也没有,也没有基础。群众不注意,他们的树枝也没用。新城子镇英桃漠河村党支部书记张林几年前描述了这个国家。
大胆突破传统党组织设置模式,探索和推广1+3党组织设置模式,是赤峰市顺应农村发展新形势和农民致富新期待,构建农村区域党建新模式的积极尝试。赤峰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岳志军表示。
赤峰市在有条件、有意愿的合作社中建立党支部,围绕产业建立党组织,培养有能力的党员,将有合作党支部的村党支部升级为总党支部,形成了村党支部+合作党支部+产业链党组织+有能力党员的1+3模式。
共同的事业、共同的追求和共同的利益使产业链中建立的党支部具有很强的凝聚力。齐鹤塘村九佛山野果合作社党支部书记姜洪海说。自成立以来,已吸引了村内及周边村庄的300多名果农加入俱乐部,水果生产与销售无缝对接,成为引领当地果业发展的领军人物。
林西县率先在赤峰市实施了1+3党组织设置模式。到目前为止,全县138个村级党组织创建并领导了370多个合作社,通过合作社这一载体吸引和组织了4万多农民,占直接从事农牧业生产人口的56%。
将能够聚集在产业链中
把合作社的党员培养成富有的专家,把富有的专家培养成党员
过去我一个人去的时候,我和普通人没什么不同。现在我觉得作为一名党员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的身体有无穷的能量。大营子乡东旺种植合作社的党员宋玉发负责田间管理,在农忙时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事实上,党员并不想发挥作用,而是缺少一个平台。大营子乡党委书记胡说。
1+3模式通过在农民合作社中建立党组织,在产业链中开展党建活动,推动农村党员从一个家庭发展的小阶段走向群众富裕的大世界,农村党员找到了发挥作用的新平台。
为了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作用,农村党员根据其专业分为创业型、管理型、市场型和领导示范型等几类,并被分配到相应的党组织,负责一项或几项具体任务。林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张海轩说。
林西县林西镇城市园林合作社党支部的两名党员李增军和吴广军负责蔬菜保鲜和市场对接。仅今年上半年,他们就使合作社和其他农民的收入增加了40多万元。
围绕产业发展的需要,林西县还积极开展双向培训活动,即培训合作社党员成为富有的专家,培训富有的专家成为党员,极大地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目前,共有85名富裕领导入党,136名党员成为合作社骨干,31名党员成为合作社主席和党委书记,23名合作社领导兼任村党委书记和村委会主任。
根据林西县最新的问卷调查,认为自己在农村经济社会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的农村失业党员中,有76%是合作党员。2013年,该县67%的农村活动人士来自合作社。
让农民在产业链中致富
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
进入桐埠镇桐埠村,公路旁的1000多个蔬菜大棚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双赢农业机械合作社主席兼党支部书记余人告诉记者,目前有320个合作社成员,拥有12260亩土地,去年合作社成员的人均收入达到14300元。
过去,我家种了22亩地,我当拖拉机的时候,一年最多挣3万多元。现在土地已经转让给合作社,每亩租金400元,每年每亩分红1100元。此外,拖拉机股份,儿子和儿媳在合作社工作,年收入近10万元。附近的村民听说我们的收入很高,他们也要求加入合作社。村民石对合作社评价很高。
在1+3党组织设施模式的积极推动下,一大批高效、规范的合作社建立和运行,一户一户地打破了生产方式和土地格局,优化了农业资源配置,实现了增产增效。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长李鹏新认为,1+3党组织设置模式取得明显成效和人民支持的关键在于把握载体和模式设置两个核心问题,实现基层党建和农村发展的双赢。
据统计,2013年林西县共有24万亩土地由合作社流转,其中9%的土地是通过取消土地承包边界新增的。土地规模经营提高了机械化经营水平,劳动力人均控制土地面积由模式实施前的10亩增加到45亩。从土地中间解放出来的劳动力通过外出工作和在合作社工作拓宽了增加收入的渠道。2013年,购买土地股份的农民平均每亩分红高达1856元,加入社会的农民收入(分红+佣金)高达18万元。
基层创新开放发展空空间(记者笔记)
记者在采访中深切感受到,农民合作社虽然是一个小载体,但如果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就能成为一篇有内容的好文章。
赤峰市的实践表明,抓住发展农民合作社的机遇,及时将党组织融入合作社,使其成为农村合作经济的领导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党组织才能真正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力量。
合作社是依法设立的具有企业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村级党组织要处理好与合作党组织的关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合作党组织为村级党组织发挥作用提供平台,村级党组织为合作党组织提供支持和动力。其次,处理好合作社党组织与合作社理事会的关系,既要加强党组织对合作社的领导和指导,又要注意按章办事,主动服务,不越权干预,共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科学发展。(记者王波)
标题:赤峰:组织强大,村民富裕
地址:http://www.cfcp-wto.org/cfzx/2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