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01字,读完约4分钟

原标题:“胡耀邦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跳入大众之中。”

■会话人物

高勇

1931年出生。 1952年4月加入团中央,担任团中央组织部秘书科干事。 1959年3月,他调到胡耀邦的机密秘书直到1964年8月。 文化大革命期间,高勇被反革命打了。 之后,高勇在中国青年出版社、教育部、团中央工作。 1983年,他调任邯郸市委副书记。 1985年,他回京担任中央文献研究室秘书长,兼任中央文献研究室机关党委书记、中央文献出版社社长。 1991年,高勇离休。

最近,高勇的新书《我成了胡耀邦的秘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全书共分九章,共计二十七万字。 在这本书中,高勇回顾了胡耀邦担任团中央书记后的许多过去和胡耀邦的遗骨放在共青城的历史记忆。 高勇说,书中多为他亲身经历。

2月26日,新京报记者采访了高勇,独家揭露了这本书背后的故事和他与胡耀邦交往的历史细节。

85岁的高勇穿着深蓝色西装大衣,白衬衫扎进高高举起的黑裤子里,没有八十多岁的老人常见的颓废状态。

在高勇家中,电视机上的隔板上放着两个印有胡耀邦图标的陶瓷纪念品,下一层是胡耀邦的铜像。 柜子右边的墙上挂着胡耀邦为他写的一张字,“勤奋不累”。

这个矮个子老人在谈话之间坦率,知道一切,有非常开放的官员风格。 胡耀邦担任团中央书记期间,他为胡耀邦当了五年多秘书。

那天,他住在胡耀邦和富强胡同的四合院,昼夜工作,早晚在一起。 这些记忆也将在日后汇总成一本。

"我的这本书没有内幕消息. "

新京报:你的新书《我成了胡耀邦的秘书》最近出版了。 这本书写了多久了?

高勇:一年半吧。 1991年我离婚后,先在协会工作,有很多杂七杂八的事情,静不下来。 从那边退下来后,写了一年,又改了半年。

新京报:原稿的材料来源在哪里?

高勇:文化大革命期间,我被反革命了。 房子被没收时,很多资料散失了。 这本书把我经历的一点事件写在第一位。 团中央有很多内部资料,我找了一点,努力写得正确。

新京报:胡耀邦的家人对这本书有什么评价?

高勇:我还没看这本书。 我写这本书的事件并不惊人,也没有内幕消息。 但是我写的时候,我说必须是真实的。

"去年是纪念耀邦的最高规格. "

新京报:去年胡耀邦百年生日,你参加纪念活动了吗?

高勇:我参加了在北京中央举行的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的座谈会。 习近平总书记的演说令人印象深刻。 他对胡耀邦评价很高,用了几句新话,宿夜在公,心血来潮,鞠躬尽瘁,杀了历史书。 这次对胡耀邦的纪念是最高规格,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座谈会发表演说,胡耀邦文选也出版了。

新京报:你也参加其他活动了吗?

高勇:当时他们问我要不要去湖南,江西,我说我去不了。 胡耀邦诞生90周年的时候我都去了。 现在太老了,老婆身体也不好所以不去。

新京报:最后一次见到胡耀邦是什么情景?

高勇:最后在医院,他在睡觉,我没和他说话。 耀退后,我去看了他一次。 其间,他在考虑问题。 看了自己过去的复印件有什么错误,基本上没见到人。

新京报:当时见到他感觉到什么变化了吗?

高勇:外表没什么变化,但没有像以前那样谈笑。 你看起来很憔悴,很累。

新京报:胡耀邦的骨灰没有放在八宝山,为什么?

高勇:第一是胡耀邦夫人李昭的意见,她在葬礼上告诉过我们想把骨灰放在江西共青城。

新京报:共青城骨灰时,你一起护卫了。

高勇:当时从西郊机场出发,李昭等人和乔石(时任中纪委书记)拍照后坐飞机。 随行的有温家宝(时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德中(时中央办公厅副主任)。 提前安排的时候,从江西省九江机场到共青城还有几十公里的路程。 当时江西省只有一辆红旗车,经常抛锚,没有保险。 江西省委试图用奔驰车运输,但我们和家人都认为不合适。 因为翟邦生前不坐进口车,只坐红旗车。 如果在最后埋葬之前给他换辆奔驰,就会违背他的意愿。 之后,中国政府从湖北省借了红旗车送去。

1 2 下一页 1 2 下一页

标题:“胡耀邦秘书高勇出书:他的家庭抓不出腐败分子来”

地址:http://www.cfcp-wto.org/cfzx/19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