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80字,读完约3分钟

彭美英认真纠正学生们的所有动作

正字戏,也叫正音戏,因唱“官腔”(正音)而区别于用闽南语系方言(白字)演唱的地方戏。兼具高腔、昆腔、乱弹、皮黄、小调等声腔,是一个多声腔古老稀有剧种,被称为“南戏活化石”。正字戏在明代流入闽南、粤东,后扎根海陆丰,并在港澳、台湾、东南亚等地传递、演出, 2006年5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彭美英,国家级非遗项目正字戏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国际木偶联会会员。她得老一辈正字戏艺人真传,曾是正字戏名旦,表演优美细致,唱腔甜美清丽。 近20多年来,彭美英投身于正字戏的保护、整理及传承从业,支撑这个稀有剧种走出濒危的境况,如今活跃在一线的正字戏演员半数以上出自她的门下。她导演的正字戏《姜维射郭淮》《百花赠剑》、陆丰皮影戏《哭塔》分别在文化部、省、国际获奖。 “唱一句哀声,荡气回肠;甩一手水袖,如波荡漾。”因保存了戏剧初生年代的古老唱腔、表演程式,正字戏被专家们称为南戏绝响。它一度濒危,即将消失于世人眼中。如今,在汕尾陆丰,全国唯一仅存的正字戏表演团体——陆丰市正字戏传承保护中心,艺术指导彭美英,是正字戏仅有的两名国家级非遗传人之一。自1959年考上陆丰县双喜正字剧团后,彭美英50多年来守护着正字戏,是一本正字戏的“活字典”。 彭美英出生于陆丰的医务世家,从小酷爱艺术的她毅然选择了正字戏。上世纪50年代末,她考取了汕头戏曲学校正字戏表演专业,是当时正字戏专业招收的4名专业演员之一。上世纪60年代,彭美英是正字戏名旦。她曾在惠东与老师陈宝寿同台主演《百日缘》。旧时正字戏艺人们的经典唱腔表演艺术,都鲜活地印在了她的脑海里。“年轻时,我有一个本领就是过目不忘,每晚除了自己演戏外,一有空,我就会看老艺人演戏,他们的表情、神态、步伐、手势都印在我的脑子里了,我希望让它们‘活’着传给年轻人。”彭美英说。 1978年,全国都在恢复演古装戏,陆丰开办了戏曲培训班,学员有25名,她是该班的首要老师,专注于培养正字戏的接班人。在她的苦心栽培下,吴国亮、黄壮营等正字戏接班人涌现出来。2008年,剧团开门招选34名学员,被选送到粤剧艺术学校和揭阳艺校学习基本功,年又招收15名学员送往揭阳艺校学习,且都是“90后”和“00后”的年轻小演员,正字戏开始吐出新翠。 数十年里,在彭美英整理的资料中,正字戏光甩水袖就有50种之多,她还挖掘出正字戏的12种指法、近十种步法、基本身段等。2008年开始,她历时1年零3个月,耗尽心血、熬过多个通宵写完27万字,完成了正字戏第一本图片文字并茂的专著。

(写作:李培摄影:张由琼,刘力勤)

标题:“半世唱念做打 守护正字戏魂(传承人)”

地址:http://www.cfcp-wto.org/cfzx/19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