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22字,读完约7分钟
北京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将成为历史。
北京市19日正式发表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意见》提出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性质划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建立适合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统一的教育、卫生计划、就业、社会保险、住宅、土地、人口统计制度。
年7月,发表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务院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确定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性质区分和由此派生的蓝印户口等户籍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 这意味着从1958年开始,中国存在了半个多世纪的“都市人”和“乡下人”的户籍识别将消失。 之后,包括北京在内的30个省相继发表了各自的户籍制度改革方案,提出了“取消户籍的性质区分”。
为了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北京版的《意见》提出了“完善农村产权制度”。 推进农村土地的争执权、登记、发证,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采用权。 并推进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维护集体经济组织和成员的合法权益。 进一步建立农村产权流动交易服务体系制度,推进农村产权流动交易的公开、公正、规范运行。
根据北京市统计局的数据,截止到年末,北京常住人口为2069.3万人,其中农村生活人口为285.6万人,比每年275.5万人增加了10万人。 据记者咨询,北京至今取消了农业转换的非限制条件。 今年8月初,在北京警察集中发布的18项便民服务措施中,提出“只要将北京农业户籍者的户籍性质从农业变更为非农业条件的限制,自主申请即可处理”。
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各自有那些权益吗?
人口专家、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说,农业户口的权益,主要是宅基地和责任田,特别是在城市化过程中拆迁,可以受益越来越多。 农业户籍以外的权益主要是依赖户籍的一点社会福利,包括教育、医疗、就业、保险、住宅等方面。
有些福利有明显的差异,陆杰华说,例如养老金、非农业户口比农业户口多得多,同时多年沿袭,已经成熟、完全,但农村养老金建立了不到10年。 还有医疗保险,差别也很大。 陆杰华表示,加入农业户口的新农协通常要投保大病,不住院才能报销,但居民和员工的医疗保险不仅可以住院,门诊也可以报销,退休后也有各医疗费的报销待遇。
“还有一点看不见的福利,”陆杰华说。 例如,教育看起来平等,但不是农业户口,可以接受更高质量的教育,医疗资源城市也明显丰富,质量更好。
农业户口取消后放弃宅基地吗?
“这不一定。 ”陆杰华认为,户籍改革有不同的路径,即使放弃土地,也不应该像过去那样轻易给予现金补偿,必须通过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缩小与城市居民的差距。 否则,只给家里钱,福利待遇跟不上,农民也不想要。
国家行政学院的竹立家教授说,现在很多人认为农民一旦失去身份就会失地,其实不然。 居民制度不是剥夺农民的财产,而是给予农民平等的身份、平等的待遇。 竹立家说:“迁居不是非农户口,也不是过去概念的都市户口。”强调在国土范围内,是平等的身份。
为什么现在农民的非积极性不高?
“这就是制度设计”陆杰华说,现实中,特别是北京的农民不希望农业转非。 很多人进城打工。 包括大学生去城市上大学是因为不想转移户口。 因为我认为宅基地和责任田是农民固有的特征。 没有对等权益的补充,你可能不想放弃。
陆杰华说:“户籍制度的改革,城乡福利是否逐渐统一很重要。” 不要把农民的户口换成居民,换个“马甲”就行了。 非常重要的是,这个“马甲”会带来什么? “这其实是农民在农业转换过程中的期待,他想要什么,这需要关注下一次改革。 ”陆杰华说,当然农民的利益需求不是无限制的,政府和农民必须寻求合理的路径,利益补偿必须对等。
追问4
如何评价城乡户籍制度的优劣?
“首先应该确定的是,这是一项好政策”竹立家说,取消城乡二元户口,统一成为居民制度,是居住制度改革的重大进步。 他说,过去城乡公共服务差异很大,废除城乡户籍制度的居民制度,其中最重要的目的是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农民有益。 其次,废除城乡户籍制度,对未来社会保障体系的统一,包括对农村贫困家庭的支持,农民退休后的保障都是基础。
竹立家说,今后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完整性、医疗制度的完整性、教育均等化的完整性,农民不一定愿意固守土地,很多人不愿意在城市生活,特别是二代、三代人不愿意留在农村。 而且城里的人退休后愿意去农村,也可以去。 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推进,土地制度的改革也得到了推进,农村房地产交易也逐渐被推开,进入市场,城区的人们也可以去农村买房。 城乡之间的合理流动,无论是城里人还是农村生活的人,都可以受益。
例子
样本:朝阳区高碑店村
村里的老人希望多“改正错误”才能看病
高碑店村位于东五环内,是“城市边缘”的农村,这里有街道,有小区,没有城市和“双重”,但住在这里的居民大多是“农民”的身份。 据高碑店村委的员工说,现在村子里有700多名农民,但没有耕地。
该员工表示,根据北京迄今为止的政策,新生儿、占地面积、与拆迁有关的人员可以转变农业。 20世纪80年代,村子里农业纷纷改变,但只有很少的人。 很大的转折点是铁路、污水解决工厂等工程的占地面积,因为村子里一个接一个地转移着数百人的农业。
她想起1987年左右,最初的农转不薪政策是:补偿3万元,自己谋职业。 “这些钱,有的人存了,有的人家里有病人,花了。 ’她说,对于这些没有生活来源的东西,政府投了保险。
“2000年前后,污水解决工厂的占地面积从农业转向了非那拨,因此配备了员工。 ”。 据这个员工说,有人在污水解决场,也有人被部署在市政。 但是,之后农业不安排非就业,投保,年龄越小,越给钱。 她说农民在技能方面相对较差,就业困难,社会保障最低。 现在,不是农业工作者,社会保障、医疗、教育等待遇和城市户口几乎一样,但应该说养老金比城市略低。
据相关人士介绍,在医疗保险方面,农村是新农协,医疗费报销比例小,申报少,所以村里的老人更希望农业转换,转换后的医疗保险门诊报销上限达到2万元。 她说:“为了看病,到了这个年龄,容易生病。” 我现在想搬家是为了医疗保险。
现在,对于村子里没有700多块土地的农民,因为村子里还留有建设用地,所以也有自己的产业,靠租地等收入维持着村子的支出。 村民在村子里安排保安、清洁、不动产、绿化等员工,老人也由村子支付退休费。 “搬迁是因为没有员工即使回村子也帮忙安排员工,但工资减少了一半”她说(记者王硕)
标题:“30省份取消农业户口 农转非不一定要放弃土地”
地址:http://www.cfcp-wto.org/cfzx/19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