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34字,读完约3分钟
尽管这是一个漫长的首演,导演王一淳在《黑暗中的一切》中的表演相当稳定和成熟。
这部电影选择了一个连续的强奸和谋杀案件作为叙事的主要线索。然而,在这样一部悬疑类电影的包装下,导演对90年代初豆蔻的记忆和对带有浓厚个人色彩的青春的再叙述被托付了。
女主人公曲靖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两大挑战,即自我主体的确立和女性意识的觉醒。前者被脾气暴躁的父母压制,很难表现出来。因此,曲靖只能选择独自在空无人的木台上唱港台歌曲,从而获得自我认同的满足。正是由于这种日益增长的主观意识,曲靖选择了拒绝和爆发,当她的同伴张学要求自己在表演中扮演一个从属的女仆角色,并换上一个丑陋的发型来突出张学的美丽。与女性意识相比,这种不断扩大的主体意识可以说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正是因为这部电影的实际线索是关于年轻人的成长,而不是解决案件本身,所以导演对谋杀线索的呈现有些混乱和虎头蛇尾。
一开始,杀人犯有各种悬念设置,但在电影的后半部分缺乏解释和呼应。最后,14年后破案的结局只能在字幕中显示,但真正的凶手没有被解释。发展性结局的设置与其说是为了保持悬念,不如说是为了解释导演酗酒的意图。恰恰相反,正是由于导演对成长叙事的强调,这部电影展现了90年代初大陆小城镇的时代和场所氛围。无论是“来宁杯”的演讲比赛,还是安全部门以“色情”为重点的情节设置,还是当时特定的服装、饮食、街景和业余娱乐生活方式,都非常具有当代性和现实性。从1977年到1985年出生的一代人可以很容易地从这部电影中找到他们自己的成长记忆。
在展示曲靖成长历程的同时,导演也对充满伤害、压迫、虚伪和窥探的成长环境和教育体系进行了嘲讽和批评。曲靖自愿去养老院工作,事实上,是为了见刘牢头,他曾经再次戏弄自己,但他失去了女儿的一些感情。然而,在这样的举动被学术主管看到后,曲靖被评为“来宁杯”学习模式,受到高度赞扬。曲靖上台领奖时,戴着大头娃娃的面具,满心欢喜。面具指向了表演的意义和虚伪,完全展示了导演的批判意图。
曲靖的父亲是一名警察,在公安局受到冷落和压制,因此他不断申斥和压制他的女儿。曲靖的母亲也习惯对女儿大喊大叫。他们常说,“我怎么会生出你这样的东西?”像“你比一只小狗好一点”和“如果我知道的话,我会掐死你”这样的话,被认为对那些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长大的观众来说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些话对孩子的伤害可能会在成年后持续很长时间。
更妙的是,导演设置了一个男性形象,经常出现在曲靖身边,或者跟在曲靖后面偷窥。这些“黑暗之地”的男人不仅表明年轻女孩的成长环境处于危险之中,还暗示年轻女孩在心理和行为上处处受到男人和男人的压制和操纵。影片中的这些观点,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代表导演对当今中国社会女性的待遇和处境的理解。
标题:悬疑类型片包装的青春叙事
地址:http://www.cfcp-wto.org/cfzx/13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