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21字,读完约5分钟
随着2016年底的临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将召开。从政府到行业,我们正在总结2016年的经济形势,预测2017年的经济走势,讨论经济运行中的矛盾风险,寻求解决方案。
目前,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政治和经济风险重叠的时期。在加速触底后,中国经济显示出复苏迹象。供给侧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结构性矛盾和改革压力凸显。专家认为,推进和加快改革,必须形成共识,突破利益凝固的壁垒,进一步强化积极的财政政策,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进一步夯实经济高速增长的基础,提高增长的含金量。
中国经济明年将继续触底
19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所发布了《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2016 ~ 2017)——中国宏观经济稳定增长与风险防范的双重底线》(以下简称《报告》)。根据该报告,2017年将是中国经济继续触底的一年,2018年可能是触底反弹的一年。根据模型预测,2017年中国gdp将增长6.5%,cpi将增长2.1%。从中长期来看,支撑中国过去30年高速增长的几大动力源(600,405,购买)都有不同程度的弱化,全球化红利耗尽,工业化红利下降,人口红利随着人口抚养比底部的到来、刘易斯拐点的出现和储蓄率的下降而逆转。“十三五”期间,经济增长潜力下降,潜在经济增长率底部可能超过6.5%。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芳在《财经》年会上说,经济增长应该在一个相对合理的范围内,我国经济增长的可行范围相对狭窄。下限是“十三五”期间保持6.2%的平均增长率,上限是6.7%。
国务院参事夏斌在华尔街举行的“2017年全球最佳投资机会”年度峰会上表示,尽管经济出现触底迹象,但调整和转型的逻辑并未改变。经济调整已经到位并基本完成,这不可能在两三年内完成,因为市场清算过程非常困难。如果市场不明朗,许多融资和货币回归正常的问题就无法解决。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认为,明年最有可能成为一个转折点,即从过去连续四年增长率总体下降的趋势,转向稳定增长甚至略有回升的转折点。尽管欧洲国家明年将经历几次选举,但不可能立即影响明年的宏观趋势。世界经济,至少在中国以外,明年可能处于U型底部,可能无法很快走出底部,但至少不会下降。
多重风险和挑战依然存在
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副总裁朱民在第一届金融与经济峰会上表示,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正在成为常态,这给世界各国的宏观政策制定者带来了巨大挑战。未来12个月,金融市场最大的风险是美元的持续走强,这可能导致公司和国家的资产负债表以及跨境资本流动发生深刻变化。美元再次进入强势周期,这意味着世界已进入一个潜在的危机阶段。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在首届金融峰会上表示,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波动和资产价格的波动是此次危机的重要原因。单个金融机构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系统是稳定的。有必要使用审慎的政策工具,从宏观和反周期的角度有效预防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毛振华表示,债务风险是经济运行中需要密切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防范政府和政府背景企业的债务风险更为重要。中国企业部门的债务余额为116.3万亿元,杠杆率高达169.1%,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95.5%)。企业部门债务的关键问题在于国有企业的高负债,特别是在直接融资债券市场,国有企业债券在信用债券中的比重高达86%。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阳持有不同观点。他认为,中国的债务危机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中国的金融结构以间接融资为主,这使得中国债务的融资主要来自相对稳定的银行存款,而不是波动性很大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基金。这决定了中国金融业的风险点主要集中在流动性上,其次是偿付能力。因此,只要高储蓄率持续下去并支撑着巨额资本流动,债务问题就很难演变成系统性金融危机。
改革需要突破利益壁垒
蔡芳说,当前推进和加快改革必须形成两个共识。首先,不要把改革看做两者之一,因为两者可以互相促进。改革可以带来真正的改革红利,并提高潜在增长率。其次,实施改革是有成本的,所以改革不是免费的午餐。至少有几项重要改革需要增加财政支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有必要分担改革的成本和红利。只有这样,各级政府才能有相同的改革激励,否则激励是不相容的,这将导致冲突和观望。
华夏新供给经济研究所所长康佳表示,当前财税改革的实际进展和时间表显然不匹配。尽管预算改革取得了积极进展,但预算只是载体,资金来源取决于税制改革。与此同时,需要财政和税收支持改革,以推动所有机制的发展。支持改革的关键是如何划分各级政府的职能。为了阐明权力,有必要形成一个从粗到细不断优化的详细清单。目前,我们还没有看到如何产生详细的权力清单并使之合理化。
康佳认为,财政和税收改革的考验就在眼前。如何克服困难,整体推进,涉及利益诉求的方方面面,已经进入改革的深水区,必须突破利益固化的障碍。最终目标应该是让包括偏远地区在内的地方政府进入财权和行政权相匹配的平衡。
陈在首届金融峰会上表示,有必要加强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宏观经济政策制定者应该充分意识到货币政策对其他国家的溢出效应,为本国制定的政策可能会导致其他经济体的资产和市场发生金融动荡。
标题:各界前瞻明年经济:筑底持续 改革需要冲破利益藩篱
地址:http://www.cfcp-wto.org/cfzx/12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