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51字,读完约8分钟
吴平的生态讨论
森林是“地球的肺”,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发展现代林业的资源基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根据2014年发布的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全国森林面积为2.08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1.63%,森林蓄积量为151.37亿立方米。稳步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增强森林生态功能,是发挥林业多种功能和效益的根本保证。
森林的可持续管理确保青山永远在那里
保护生态、改善民生是林业最基本、最重要、最核心的任务和责任。只有解决民生问题,才能缓解生态问题,生态建设的质量将直接影响民生的改善。
经营森林稳定土地生态安全屏障。中国的森林资源不仅数量不断增加,为现代林业发展提供了资源,而且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不断生产丰富的生态产品,从而保障了国家生态安全。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2015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报告》,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森林面积年增长最快、森林蓄积量稳定增长的国家。在天然林不断生长的基础上,人工林发展迅速;随着森林质量的不断提高,森林功能正在从“木材供应基地”向“生态安全屏障”转变。据估计,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提供的主要生态服务价值为每年12.68万亿元。随着森林资源的增长和质量的提高,森林植被生物量、涵养水源能力和森林碳汇能力进一步增强。
发展现代林业惠民富民。中国林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林产品供应能力不断提高,林产品贸易居世界首位。林业总产值从2001年的4090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5.94万亿元,15年增长13.5倍,为7亿多农村人口的脱贫致富做出了巨大贡献。大力发展花卉苗木、木本油料、特色经济林、林下经济、森林旅游、森林保健等特色产业。,我们在劳动力分配、工业发展、科技服务、金融支持等方面都倾向于穷人。精确到人和家庭,林业发展有助于精确的扶贫和绿色发展。
林业改革不仅保护生态,还保护民生,把“青山绿水”变成了“金山银山”。国有林场和林区是我国最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2011年,河北、浙江等七省被列为国有林场改革试点省份。2014年,启动了一个试点项目,以停止在重点国有林区进行天然林的商业采伐。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试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和《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全面启动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自2008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全国已确认面积27.05亿亩,直接惠及1亿多农民。林权保护管理制度日益完善,实现了“山决定权利,树决定根,人决定心”,走上了农民生态致富、企业资源、国家生态的新路。
美丽的中国不能缺少森林和绿色
目前,中国林业发展仍然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森林资源总量仍相对不足,质量差,分布不均匀;森林覆盖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木材对外依存度接近50%;迫切需要改变目前缺乏森林、缺乏绿色和生态脆弱的状况。
实现森林增长的目标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2005年的基础上,到2020年实现森林面积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增加13亿立方米、森林蓄积量增加45亿立方米的目标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根据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调查结果,前期森林“双增长”完成良好,2020年森林蓄积量增长目标完成,森林面积增长目标接近60%,但森林面积增速开始放缓。同时,适宜林地质量下降,三分之二分布在西北和西南地区,立地条件差。此外,传统廉价劳动力和土地投入要素的优势逐渐丧失,植树造林的难度加大。按时实现森林面积增长的目标是非常困难的。
提高森林质量刻不容缓。森林质量低下是中国林业最突出的问题。我国林地生产力低下,每公顷蓄积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3,影响了生态综合功能的发挥。近年来,中国在植树造林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植树造林区。然而,生态环境质量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得到改善。全国森林质量参差不齐,甚至有四分之一的森林处于亚健康和不健康状态。此外,落后的林业发展模式和粗放的经营方式也是造成森林质量低、造林成活率低和森林产量低的重要原因。
林业治理能力需要提高。森林经营制度的概念和许多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林业发展的要求。长期以来,林业科技支撑薄弱,信息化建设滞后,生产机械化程度低,人才队伍薄弱,公益林造林和培育资金缺口巨大。中国相对集中的连片林区大多位于老幼等贫困地区,森林公路、供电、饮用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用事业长期滞后。
采取多种措施推进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
要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林业改革,创新林业治理体制,采取扩大面积、增加绿化、提高质量和效益等多种措施,全面提高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发展水平,保护好每一寸土地,真正把“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
促进土地绿化和“种好树”。开展大规模土地绿化行动,加强京津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三北防护林、沙尘暴源头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扩大退耕还草规模,集中连片林建设,重点增加生态脆弱地区的林草植被。坚持封山育林与人工造林相结合,乔、灌、带与网相结合,自然恢复与人工恢复并重。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创新土地绿化投资机制,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植树造林。充分发挥国有林区和国有林场在土地绿化中的主导作用。积极开展碳汇造林,探索和推进林业碳汇交易。开展森林城市建设,构建完整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为城市群、城市、村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生态保障。加大能源林基地建设,大规模培育能源林。
提高森林管理能力,保护树木。完善林业法规体系,加快修订《森林法》。按照保护和发展、合理管理和利用森林资源的原则,进一步明确森林法的调整范围,适度放松林业管制,突出分类管理和生态优先原则,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立健全森林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加强林权流转交易的监督管理。完善林业分类管理制度改革,对公益林和商品林实行不同的管理和经营措施。积极稳妥推进国有重点林区改革,完善国有林区管理体制。积极推进国有林场改革,按照公益性事业单位的管理要求,明确国有林场的生态公益功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改革创新集体林采伐管理、资源保护、生态补偿、税费管理等相关政策。推动建立全球森林治理体系,为全球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科学管理森林,搞好树木管理。提高森林质量,关键在于加强森林管理。实施准确提高森林质量工程。调整森林结构,加强森林抚育,建设健康、稳定、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坚持保护与自然恢复并重,数量与质量并重,质量优先,封山育林与人工造林同步进行。完善天然林保护体系,促进天然林资源恢复,全面停止天然林商品采伐。由于森林政策,对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演替过程的森林采取了更准确的管理和技术措施;严格保护公益林,多功能管理两用林,集约经营商品林。建立森林管理规划体系。将森林质量改善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政府目标评估体系。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共同融资的多投入机制。全面提高造林质量,优化森林树种结构,不断提高森林多功能效益。完善相关技术标准和法规,加强森林资源保护。
善用树木发展林业绿色经济。打破高效栽培技术瓶颈,实现技术创新,增加森林蓄积量。加强林产品加工业,推进木材储备基地建设,不断提高木材和林产品的有效供给能力。促进油茶、核桃等木本粮油产业发展。林木种苗、花卉、竹藤、生物药材、木本调味品生产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增加生态资源和林地产量。建设特色林业产品示范园区。优化人造板、家具、木浆造纸、林业设备制造等产业布局。做大做强森林旅游、森林保健等林业服务。
(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
标题:抚育经营森林 换得山绿民富
地址:http://www.cfcp-wto.org/cfzx/10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