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340字,读完约11分钟

河北省精准扶贫调查(2)

我们的记者唐莎莎

河北省还有62个贫困县,7366个贫困村,310万贫困人口急需脱贫。在京津冀协调发展的框架下,河北省的扶贫工作备受关注。

"实现精准扶贫和精准扶贫,重点寻求产业扶贫突破."河北省扶贫办党委书记、主任魏存基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河北省当前的产业扶贫积极探索模式创新和管理机制,以发展股份合作制经济为纽带,形成了扶贫产业主体与贫困群众的利益联动机制。

河北精准扶贫从特色产业扶贫突破

因地制宜扩大和加强特色产业扶贫

为了了解河北工业扶贫情况,《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赶赴河北省平山县和内丘县进行调查采访,发现工业扶贫已成为当地精准扶贫的“大事”。

那是苹果上市的时候,富岗苹果因其果肉硬、口感好、富含微量元素而受到市场青睐。现在他们是众所周知的。富岗苹果味道鲜甜,而苹果背后的扶贫故事更加生动。据了解,通过种植苹果,当地居民平均年收入为12000元,其中10000多名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致富。为了了解苹果的“扶贫记录”,记者近日前往邢台市内丘县侯家庄乡进行实地采访。

河北精准扶贫从特色产业扶贫突破

内丘县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河北省西南部,太行山东麓。它是一个多山的县,山地、丘陵和平原各占三分之一,侯家庄乡在内丘县的西边。11月4日上午,记者驱车从县城出发,沿着扁鹊大道向西行驶。40多分钟后,汽车进入了山区。沿着盘山路走,海拔越来越高,视野突然清晰起来。可以看出太行山雄伟壮丽。一路上不时出现柿子树,金色的果实令人眼花缭乱,倒映着晚秋的画面。继续往前走,路的两边有更多的苹果树,没有摘下来的苹果是红色的,就像层层挂在树上的红灯笼,照亮了深山里的颜色。内丘市扶贫办的严指着窗外说:“看,这里有核桃,这一个种的是栗子,那一个种的是苹果树。第一次霜冻后,每个人都开始摘苹果。现在苹果已经不多了。如果你早点来,这里全是苹果,特别漂亮。”

河北精准扶贫从特色产业扶贫突破

你走得越远,苹果的“味道”就越浓。在去侯家庄镇政府的路上,你可以不时看到一堆堆的苹果堆积在乡村公路的两旁,果农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卖他们自己的水果。

河北精准扶贫从特色产业扶贫突破

“侯家庄乡是山区,人均只有三分,是内丘贫困人口最多的乡镇。”在谈到扶贫工作时,侯家庄乡党委书记郝英利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扶贫工作主要集中在三个层面,建立档案建立卡,了解账户,摸清全乡的贫困基础;因地制宜发展地方产业,选择切实可行的扶贫措施;有一个可持续的长期机制。”

河北精准扶贫从特色产业扶贫突破

郝英利介绍说:“今年年初,县委要求每个乡镇党委书记都要去入户调查。很明显,辖区内贫困户贫困的原因是尴尬的,现状是尴尬的,住房是这样的,贫困户的想法是什么,通过一户一档规划,按计划实施扶贫工作。”

河北精准扶贫从特色产业扶贫突破

“二十年前,我们让普通人种苹果。起初,每个人都不想。政府在前脚种了树苗。许多人拔掉后脚的树,种上小麦和玉米。然而,在年底,一亩传统作物将收取800元至1000元,而一亩苹果的利益可以达到1万至2万元。看到别人种苹果赚钱,这些家伙后悔了。”郝英利说。

河北精准扶贫从特色产业扶贫突破

“但是扶贫工作不仅仅是植树。如果你想发财,你的思想必须跟上,你必须发展高效农业。”郝英利说:“工业化发展的好处更大。许多外出工作的年轻人看到,他们不仅在果园里挣得更多,而且还能保护自己的家庭,回家种苹果。”

河北精准扶贫从特色产业扶贫突破

岗地村是最具代表性的村庄。岗地村是一个依靠红苹果脱贫致富的示范村。这里曾是“太行山新龚宇”李保国教授服务时间最长、投入精力最多、科研成果最丰硕的地方。这个村庄的苹果种植已经形成规模。

河北精准扶贫从特色产业扶贫突破

准确地帮助穷人并适应当地条件。对于不能种植苹果的地区,我们必须想出其他的出路。记者看到郝英利办公桌后的墙上挂着一张侯家庄乡旅游发展地图。她告诉记者,“没有水,土壤不好,山又陡,不适合发展森林和水果种植的地区,只能封山育林,而老百姓不能产生经济效益。经过调查,我们觉得我们可以发展旅游业,旅游业不仅可以保护生态环境,还可以为人民赚钱,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点,实现共同发展。”

河北精准扶贫从特色产业扶贫突破

发展旅游业,必须进行搬迁和扶贫。山区的贫困家庭已经搬到城市,学校和医院就在附近,社会公共服务也很完善。“搬到县城的人基本上没有后顾之忧。一方面,城市可以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如果有些人不想搬家,村里将成立合作社,并为他们作出适当安排。”搬迁后,土地将归集体所有,合作社将进行大规模经营和集约化管理,并向村民发放红利。因此,村民们都理解并同意。

河北精准扶贫从特色产业扶贫突破

内丘县扶贫办主任葛建民介绍,内丘县工业扶贫结合国家扶贫开发政策和未来经济发展趋势,明确了贫困村和贫困户在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和劣势。在制定扶贫开发规划时,结合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坚持劳者宜、农者宜、林者宜、牧者宜。

河北精准扶贫从特色产业扶贫突破

在特色产业扶贫中,河北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模式,如渭县德庆源蛋鸡“金鸡模式”、渭县庄媛村“威利模式”、光泽县葡萄镇精准扶贫项目、滦平县天生桥镇食用菌产业精准扶贫项目、涞水县吕家铺村股份林果业项目、涞水县南浔村股份旅游扶贫项目等,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河北精准扶贫从特色产业扶贫突破

这也符合河北省工业扶贫的要求——在工业扶贫过程中,要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探索多元化的扶贫路径。

注重模式创新,构建扶贫利益联动机制

在侯家庄乡,以苹果为主题的扶贫与当地国家扶贫龙头企业河北富岗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岗公司”)紧密相连。

2015年,富岗公司实施了“河北省股份合作经济试点项目”,采用扶贫资金股份制经营模式,将财政扶贫资金直接投入富岗公司,并以10%的保证率分红,变“资本到户”为“权益到户”和“利益到户”。

河北精准扶贫从特色产业扶贫突破

郝英利表示,富岗公司实行“品牌+技术+效益”的模式,带动周边贫困地区发展苹果种植。在产权、责任和主体不变的前提下,严格按照福冈苹果128标准化生产流程管理要求管理每一个小分散果园,严格控制技术标准。苹果收获后,按照统一的质量标准,包括大小、颜色、营养等。,福钢公司以高于市场价格50%以上的价格收购,分类加工储存,统一品牌、包装、价格和渠道销售。通过这一模式,贫困户不仅可以获得红利,还可以解决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的资金、技术、管理和销售问题,实现扶贫资金的保值增值;对于企业来说,发展壮大产业,得到县扶贫办的政策支持,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河北精准扶贫从特色产业扶贫突破

据了解,2015年以来,县扶贫办共向富岗公司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071.6万元,带动了街子口、云达沟、张北洼等13个贫困村的1202户、2896名贫困人口,每户每年增收约1000元,实现了稳定扶贫。

河北精准扶贫从特色产业扶贫突破

“为了确保扶贫资金的安全,我们在选择扶贫企业时非常谨慎。富岗是国家级扶贫企业,它的灵魂就在这里,它一定会被精耕细作。”郝英利说。

内丘市扶贫办主任葛建民在选择富岗公司这样的企业时,生动地称之为“傍大款”。在他看来,工业扶贫不能“在地上筑起一个土墩”,而是要学会“依靠大资金”,依靠强大而有利的企业带动周围的穷人脱贫致富。

河北精准扶贫从特色产业扶贫突破

传统的“平地起丘”是通过扶贫资金建立项目,利润难以控制,风险高。通过“大手笔”寻找成熟的龙头企业,降低市场风险,切实承担扶贫责任,让贫困家庭安心投入资金,获得经济效益。”

河北精准扶贫从特色产业扶贫突破

作为内丘县精准扶贫的重要经验之一,旨在配置扶贫龙头企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探索建立“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良性产业组织模式,增强龙头企业对扶贫的辐射带动作用。

河北精准扶贫从特色产业扶贫突破

根据这一路径模型,内丘县的设施蔬菜大棚产业等五大产业竞争扶贫,依托省级扶贫龙头企业长寿白果庄园,带动草川、清远、南寨等贫困村发展1000多个设施大棚。贫困人口人均收入增加4000多元;特色养殖业依托省级龙头扶贫企业河北王祖饲料公司,在菩萨岭、小石河等贫困村累计养猪1.2万头以上;西施河、黄茶、庞羲南街等贫困村共饲养鸡8万只,达到人均1头牛、2头猪、10只鸡的规模,贫困村人均收入增加3000多元。

河北精准扶贫从特色产业扶贫突破

产业扶贫不仅在邢台市内丘县形成了成熟的模式,在革命老区平山县,省级重点扶贫龙头企业润中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在推进和发展县内贫困移民村食用菌产业方面也值得借鉴。

河北精准扶贫从特色产业扶贫突破

目前,润众公司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合理利用上级扶持资金,将资金转化为股份,实现了贫困移民家庭和企业的双赢发展。同时,通过土地租赁和公司工作,吸收了土地股份的农民加入公司,成为新时代的农业工人。

河北精准扶贫从特色产业扶贫突破

为了了解润中公司的黑木耳种植情况,记者和平山扶贫办的工作人员一起来到润中公司的黑木耳种植大棚。冬天,山更冷,温室温暖潮湿,通道两边的架子上布满了菌棒,就像在花市上看到的盆景一样。各种形状的黑木耳从菌棒预留的孔中伸出来,非常可爱。该公司员工刘文豪告诉记者,目前,润中已建成全县最大的自动化黑木耳生产基地,设施和技术最先进,占地面积300多亩,年生产能力500万支,年销售额1000多万元。该公司不仅为农民提供产前培训、生产指导和生产后销售,还通过为移民和扶贫地区的农民发展黑木耳产业,签订回收合同。

河北精准扶贫从特色产业扶贫突破

“我们的黑木耳销量很好,而且经常有缺货和断货的情况。我们的种植基地正在扩大,以赶上消费市场的增长速度。”刘文豪说。

内丘县、平山县特色产业的扶贫成果,正如河北省扶贫办主任、党委书记魏存基所强调的那样——产业是强县之本、致富之源、脱贫之本。

“工业扶贫是穷人增加收入和摆脱贫困的重要措施。要扩大产业规模,强化产业品牌,增强产品竞争力,实现扶贫产业全覆盖。”魏存基说:“要加强领导作用,培育和发展农业经营主体,增强辐射带动。建立和加强扶贫市场主体与贫困人口利益的结合机制,加大政策和要素支持力度,实现产业扶贫效果的可持续性。”

河北精准扶贫从特色产业扶贫突破

据记者了解,包括龙头企业富岗苹果和润众公司在内,河北已经形成了六种利益联动模式。

政府平台的导向模式。搭建扶贫资产平台,将财政扶贫资金和行业整合资金转化为股份,引导贫困农户入股,变分散经营为集约经营。农业园区拉动模式。依靠现代农业园区,农民将被吸收购买土地和山地等房地产的股份,贫困家庭将返回出租和经营,这将增加群众的收入。领先的企业驱动模式。选择发展前景好、抗风险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实施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带动贫困农户参与。专业合作的主导模式。依靠地方特色产业,农村能人将率先成立合作社,吸引穷人入股,让贫困家庭参与工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全员共享合作模式。村集体成立股份合作社,集体资产量化并转为股份。所有村民都加入了合作社,贫困农民参与了股份的合作管理。产权运作的利益模式。扶贫到户资金、政府协调贷款、财政贴息,支持贫困户自主发展特色产业。

河北精准扶贫从特色产业扶贫突破

据统计,目前河北省有21000家龙头扶贫企业和101000家农民合作社,新的商业实体对贫困家庭的带动率达到50%。全省推进“政府+龙头企业+金融机构+科研机构+合作社+农民”六位一体的扶贫股份合作,构建了市场主体与贫困人口的利益联动机制。全省贫困地区有4500家股份合作制企业,覆盖和带动了45万贫困人口。

标题:河北精准扶贫从特色产业扶贫突破

地址:http://www.cfcp-wto.org/cfzx/10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