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10字,读完约4分钟
记者笔记
我们的记者张伟
深港通正式开通一周。12月5日至9日,深交所资金净流入分别为27.11亿元、19.39亿元、17.79亿元、17.08亿元和4.23亿元;深港通资金净流入分别为8.51亿元、5.2亿元、3.56亿元、4.12亿元和3.71亿元。
这也是每天130亿元的配额。与两年多前沪港通首次推出相比,深港通北方基金的使用率明显较低。2014年11月17日至21日沪港通开通的第一周,沪港通资金净流入分别为130亿元、48.45亿元、26.12亿元、22.76亿元和23.41亿元。沪港通第一天的配额已经用完,而深交所第一天的配额仍保持在79%左右。
就内地资金南下而言,2014年11月17日至11月21日,沪港通资金净流入分别为17.68亿元、8亿元、2.53亿元、1.96亿元和1.86亿元。虽然深港通下的港股通额度使用较少,但沪港通第一周深港通与港股通的差距不是很大。
深港通和沪港通在初始阶段不能“在同一天”是正常现象。
首先,沪港通在深港通形成之前已经运营了两年多。对于以机构为主体的港资来说,配置a股的投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满足。深交所有自己的特点,包括更多的中小成长股,但由此产生的投资需求不同于港资对沪港通的原有投资需求。
其次,市场预期已经改变。沪港通(沪港通)运行两年多的实践,使市场理性预期深港通的影响,并不期待港资的涌入而引发牛市。人民币贬值的压力依然存在,这对香港资本北移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第三,市场估值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沪港通于2014年11月17日推出,上证综指和深证综指分别收于2474.01点和8283.79点,而上证综指和深证综指分别收于3204.71点和10784.33点。深圳的平均市盈率从2014年11月17日的31.76倍升至今年12月5日的43.16倍。面对比两年前更高的a股估值水平,以及比国际成熟市场更高的估值水平,港资在买入时可能会更加谨慎。
如果我们看看深港通下的港股通,其开通后5天的单日配额使用量并未超过10亿元人民币。与深交所相比,它的特点是“南冷北热”。这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与沪港通下的港股通相比,深港通下的港股通只增加了102个目标,新增股票的市值不足1万亿元,导致有限的资金流向南方。第二,前期推动大陆资本南移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人民币贬值,而美元指数在11月24日触及14年高点后出现波动,人民币贬值压力略有缓解。从沪港通下的港股通来看,资金流入有所减少。自11月25日起,沪港通下的港股通在三个交易日内出现净流出,其他交易日的净流入仅一次超过10亿元。11月11日至11月24日,沪港通下的港股通单日资金净流入超过10亿元,其中两天内净流入20亿元。第三,恒生指数自9月中旬以来一直在波动,其重心已经下移。自10月份以来,港股整体走势弱于上交所主板,没有比较优势。因此,港股缺乏刺激场外交易基金以加速市场进入的获利效应。
投资者不应简单地评价深港通的“冷”。深港通是沪港通的升级版,深港通的资金流是沪港通资金流的延续和补充。与近期沪港通的运营相比,深港通仍然相对活跃。数据显示,12月5日至9日,沪港通资金净流入分别为-13.92亿元,-3.97亿元,-2.16亿元,-6.46亿元,-2.23亿元;沪港通下港股通资金净流入分别为10.59亿元、2.05亿元、4.14亿元、17.49亿元和2.08亿元。
投资者应着眼长远,考虑建立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互联互通机制的效果。深港通与沪港通一样,为a股注入了积极的能量,而资本的引入有望实现“慢热”,这将逐渐对市场监管和治理、市场体系完善、上市公司规范、投资行为引导等产生积极影响。
标题:深港通有望慢热
地址:http://www.cfcp-wto.org/cfzx/10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