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02字,读完约4分钟
宁城县实施富民强县双轨制,全面协调发展贫困地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突出发展型扶贫,坚持激发内部力量、整合外部力量,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扶贫工作的指示和要求,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等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扶贫办等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着力推进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公共事业,培育和壮大优势产业,加强以农村危房改造为重点的村庄容貌建设。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高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水平,扎实开展专项扶贫、产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具体工作。
我们勇于克服各种困难,解决发展问题,努力工作,耐心工作,团结一致,在全县营造浓厚的扶贫工作氛围,制定科学的扶贫规划,完善扶贫开发思路,拓宽富民增收新渠道,创新扶贫开发新思路和新举措,以粮、菜、菌、果、肉、奶为龙头,促进全县经济科学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拓宽致富和增加收入的新渠道
宁城县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人口大县、农业大县、扶贫开发重点县和革命老区县。1986年被列为重点贫困县,1994年被列为重点贫困县,2002年和2011年被列为扶贫开发重点县。
全县有126个重点贫困村,贫困家庭2.9万户,贫困人口9.3万人,占赤峰市贫困人口的1/7,占全县农业人口的18%;革命老区有77个村,贫困家庭1.2万户,贫困人口4.68万人,占全县贫困人口的50%,贫困人口人均收入较低。
这些贫困村大多位于宁城县西南部和北部的高山、落基山和国有林区,地理位置偏僻,信息闭塞,生产力水平低。由于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限制,大多数农村人口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没有根本改变,仍然处于相对贫困的状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的农牧业结构工业化程度低,没有稳定的增收项目,增收致富渠道狭窄。
转变贫困家庭脱贫致富的观念,千方百计拓宽贫困家庭的增收渠道,是我们成为关爱贫困家庭的人和家庭成员的关键内容。广大党员干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勇敢地肩负起扶贫工作的重任,转移优质服务工作的重点,细化扶贫服务措施,把扶贫政策送到贫困户手中,把科技、文化、卫生送到贫困户心中。
创新扶贫方式,从浅层次的送米、送面、送日用品到深层次的科技、智力扶贫,贫困家庭急于摆脱贫困,增加收入,农牧业科技人员到村庄和家庭传授温室蔬菜、果树、经济林、膜下滴灌等新技术。,逐村实施贫困户扶贫计划。
我们把改善贫困地区的发展环境和条件作为党委和政府年度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政策制定、资金投入和项目安排等方面优先考虑贫困地区。将各种项目资金捆绑整合,集中投资,促进了全乡统筹,提高了扶贫资金使用效率。
实行县、乡、街道党政领导全面负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党员干部成对帮助贫困户。几个县小组成员带头支持贫困家庭,经常去贫困家庭询问扶贫和增加收入的情况。32名县级干部联系16个乡镇、街道,126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对口支援126个贫困村,10056名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对口支援10056户贫困家庭。
宁城县扶贫办克服了人员少、工作量大的困难,率先以编制各级扶贫计划为主线,全力协调服务。县乡、村等单位要在年初将扶贫工作纳入工作计划,建立扶贫开发评价体系和综合考核体系,将考核结果作为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和县部门年度综合考核的依据,并分解落实到位的配套项目。
加强贫困地区领导班子建设。选拔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优秀干部担任乡镇党政主要领导。长期在贫困地区工作,成绩突出,得到群众公认的党政领导干部,得到提拔和重用。充分发挥贫困地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扶贫开发与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选择实力雄厚的贫困村领导班子,以富民强村为目标,以基础为保障,积极探索发展壮大富民经济的有效途径,拓宽群众增收致富的新渠道。
[1]
标题:扶贫“酿造”人民的幸福生活
地址:http://www.cfcp-wto.org/cfsh/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