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62字,读完约3分钟
几天前,赤峰市最大的设施葡萄生产基地松山区太平地镇的大棚葡萄进入采摘期,种植者忙着收割,经销商的卡车忙着装车,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走进这个镇上的设施农业园区——牛营子村,葡萄种植者的话让人耳目一新:现在,农民种地,必须瞄准市场,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开发什么。
詹武的家庭经营着一英亩温室葡萄,这些葡萄今年都是由经销商在温室里购买的。套种小白菜,收入近5万元。詹武说:在我的棚子里,最初的蔬菜收入是每年2万元,最高的玉米是40英亩;现在,每年种植40,000多颗葡萄,可以支撑80多英亩的玉米。
在夏家店乡三村的枣林里,记者见到了枣树和红色的水果。正在摘枣子的孙叔叔告诉记者:我种枣子已经13年了,平均亩产30斤左右,土地20多亩,总收入10多万元。在种树之前,它是一个山坡,一英亩土地只有几百元。现在的收入是过去的许多倍。
松山区在全面实施赤峰市委、市政府3661工程中,积极探索农业供方体制改革,积极创造农民增收的乘数效应,解读调整、提升、整合三字经典,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提高了农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调整,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和改善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通过做好加减运算,可以增加技术、人才等因素的投入,增加供不应求的品种的产量,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改变农业生产在地区、品种和档次上的结构性不平衡。
一提,就是农业生产的升级。围绕减少无效低端供给,扩大有效高端供给,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平。根据城乡居民食物结构升级对农业生产的需求,该区推广标准化生产和品牌营销,提高消费者对当地农产品的信任和忠诚度。
整合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整合和发展。在这方面,嵩山区树立了大农业的理念,不仅利用互联网思维,通过互联网+拓宽农业生产和销售的边界,还利用跨境思维,整合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以及农业休闲旅游,培育和拓展新的农村产业和新的业态,满足农业多元化的市场需求,使农业发挥更大的积极外部效应。
嵩山区通过调整、推广和整合,成功建成了穆家营子镇、党埠地满族乡、夏家店乡等一批生态休闲农业示范点;新发展了333个新的农业商业实体,使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数量达到1 768个。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区土地出让总面积达到144.2万亩,土地出让率达到53%;全区投资100万元以上的农牧业加工企业有25家,优质农牧业产品的地方加工转化率达到40.7%。(记者杨从坡)
欢迎关注:赤峰新闻网官方平台——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或搜索赤峰新闻网(或直接进入内蒙古日报)关注赤峰新闻网官方网站。请注明转载来源。
标题:嵩山区:打造农民增收乘数
地址:http://www.cfcp-wto.org/cfzx/6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