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头道街的剧场到如今的红旗剧场、北斗影城等现代剧场,从赤峰老火车站前的草坪上写着“爱赤峰,建赤峰”到今天,都画着“我创造文明城市”的宣传口号。从2008年奥运火炬在我市的传递,赤峰人民高呼“加油赤峰”,到今天“真诚、勤奋、开放、宽容、崇文、勇攀高峰”的新时代,30年来,我市一直注重科学发展、富民强市,注重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注重以群众创造活动为载体。结果,人民的思想和道德水平得到了提高,我们的城市在科学、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自2011年中央文明委提名赤峰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以来,我市各项城市创建工作有序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仅是一张城市名片,也是三十年来我市经济、社会、民生全面发展的沉重积累。随着高效节水农业的发展,一个工业项目实现了生产和效率,一个涉及金融、商业、贸易、物流和文化旅游的第三产业项目蓬勃发展。201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9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78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7079元,财政民生投入219亿元,占地方财政总支出的70%。在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中,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各县区实施,苏木乡综合文化站和草原书店实现全覆盖,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7.1%和97.3%。为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我市开展了以“做文明公民,创赤峰礼仪”为主题的文明礼仪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编辑发行了《赤峰文明礼仪普及读本》2万多册,举办了30多场文明礼仪知识讲座,开展了130多场各类文明礼仪示范推广活动,近百万人接受了教育。在赤峰,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如孝敬老人的普通村民李国芬、勇敢行动的中国模范普通劳动者陈勇军、被提名为全国道德模范的普通教师柴新根等,感染了更多的赤峰人,使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不断提高。30年来,我市在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我市还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建设先进城市、防沙治沙十大示范单位、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城市、国家双拥模范城市等多项荣誉。,已进入“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较高的十大城市”和中央电视台“中国最幸福城市”名单,使我市离2014年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三十年后,它需要走很长的路才能到达一千英里,三十年后,它流入河流和海洋。在“435422”的指引下,我市的经济、社会和民生发展将取得新的进展。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赤峰精神的指引下,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将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赤峰人民将以饱满的精神创造未来。(记者石铁新)
标题:文明之风代代相传
地址:http://www.cfcp-wto.org/cfzx/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