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06字,读完约5分钟

居民收入增加,就业稳定,生活保障改善,文化休闲多样化,城乡环境更加宜居、适宜就业,新变化日新月异。一个日新月异的小康社会的建设模式正告诉赤峰人对幸福生活的定义。 收入增长:348多万农牧民在生机勃勃的农牧业中受益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小康社会的关键在于乡亲。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要让农牧民过上与城市居民一样的幸福生活,而且要把增加农民收入和农村牧区致富作为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 作为一个农牧业大城市,农牧民人口占总人口的3/4。为了全面提高农牧民收入,为农牧民致富铺平道路,我市在发展传统农牧业的同时,充分调动农牧民的生产积极性,积极探索增加农牧业收入的新途径。 在农业方面,全市组织实施了优质粮油作物高产创优、旱地玉米增产模式攻关、全覆膜抗旱高产栽培等九大技术推广项目,大大提高了项目示范田单位面积产量,有效促进了全市大面积粮油作物平衡增长。只有高产创造才能使粮油增产22.8亿斤。 在畜牧业方面,全市重点培育专业种养户,发展生态家庭农场,创建标准化规模农场,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努力提高畜牧业规模养殖水平。全市6.5万个畜禽规模养殖场(户)中,设施畜牧业占全市畜牧业的51%,全市存栏量达到2215万头,比去年同期增加252万头。 在农牧业方面,在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市政府优先发展农牧业,每年安排1亿多元支持粮、菜、肉、草、奶等主导产业发展,建设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程度高的农牧业生产基地。到2014年底,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预计为294亿元,增长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8900元以上,增长11%。其中,产业化经营的农牧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将达到5700元以上,占总收入的65%。农牧区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9800元,增长12%。 民生:健全的社会服务体系让城乡居民感到幸福 完善社会服务体系不仅是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和改善民生的需要,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点和难点。 去年以来,万老人社区工程、1900个贫困家庭和蒙语大学毕业生基层公益岗位、蒙语儿童免费教育等多项惠民务实工程,满足了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同时提升了人民生活水平。 就业是民生之本,直接影响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包括衣食住行、就医、文化娱乐、安居乐业。 在这方面,全市围绕创建创业型城市推进创业就业工程,加快标准化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力度,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79亿元。 加强指定培训机构的动态管理,提高培训质量和水平。全市超额完成各项培训目标任务,其中就业技能培训员1.04万人,参加技能转移培训的农牧民2.1万人,创业培训5336人。 针对就业困难人群,我市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全面启动春潮运动,有效提高了农村牧区劳动者的职业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促进了基层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返乡创业和外出转移就业,有效扭转了农牧劳动者技能培训下降的趋势。截至2014年11月底,全市转移就业农牧民总数达到70万人,目标任务完成102%。 此外,结合农村牧区人口比例大、贫困人口多的实际,我市还重点扶持1225个贫困嘎查村,采取专项扶贫、金融扶贫、产业扶贫和社会救助等方式,帮助贫困人口及其家庭尽快摆脱贫困,实现小康生活。 新举措:十个全覆盖项目让传统村庄焕然一新 城乡发展不平衡直接制约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了让基层农牧民享受到现代化、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我市结合自治区十大全覆盖项目,采取十项简便易行的惠民、惠民、惠民措施,使传统村落在建设和变革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2014年是自治区十大全覆盖项目的第一年。到目前为止,该市已经对20500所危房进行了改造,使他们不再睡不着觉;解决277360名农村牧区人口和在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让他们饮用安全饮用水;硬化565个嘎查村2199.7公里的街巷,一举解决了人民群众的出行和销售困难;给143户没有电的家庭发了光;为54,000个家庭实施了村对村广播和电视项目,以便偏远地区的人们不用出门就能知道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情;实施了130平方米和83209平方米校舍的安全改造项目;开始建设354个标准化诊所,为基层农牧民提供当地安全卫生的诊疗环境;711文化室的建设为群众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搭建了平台;在农村和牧区的社会保障项目中,23,026名老年人得到了全额和及时的老年津贴,以便老年人能够安心度过晚年。 虽然十大投资大、任务重的全覆盖项目实施不到一年,但许多传统的山村已经改造成新的。在林西县林西镇第四组村民齐玉峰的温室里,齐大姐笑着说:自从设施农业建立以来,很多村民都变得富裕了,村里的其他设施也跟上来了。你想要什么这与城市生活不同!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今天的赤峰市干净美丽,农村焕然一新,城乡居民文化水平普遍提高,劳动技能日益多样化,守法意识增强。洪山区长清公园晨练的退休教师张大冶漫不经心地嘟囔着:“我们的生活比蜂蜜还甜。”。

标题:赤峰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

地址:http://www.cfcp-wto.org/cfzx/2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