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259字,读完约6分钟

手机是一个东西,东西没有自己的心情和界限。 有多少父母把孩子也看成是东西,看成是自己意志的延伸? 有些大人看到孩子很可爱,在拥抱孩子、和自己说话的时候,会注意到孩子的状态和心情吗?

“父母如此爱你,为何你却那么孤独?”

本文来自微信公共平台“非常心理”

一位来访者告诉我,他小时候喜欢打篮球,每次运动身体都很清爽。 他和父亲分享这种满足和乐趣,父亲接着说:“打篮球这个爱好真好。 要锻炼身体,培养意志力,经常坚持多次,打篮球! ”听到这句话,他感到身体里流动的能量一下子塞到了心口,但愤怒却无法发泄。 因为爸爸什么也没说。

“父母如此爱你,为何你却那么孤独?”

我的朋友小时候弹钢琴。 她形容了看到父亲弹钢琴时的心情。 他好像很享受自己买来的艺妓。 虽然在这个例子中暗示了俄狄浦斯的冲突,但最本质的意义是父母看不见孩子本身,他们看到的是孩子的功能价值。

“父母如此爱你,为何你却那么孤独?”

看不到

孩子只不过是父母表达爱的工具

这并不是指责父母带有功利心的话,他们可能并不要求孩子成功。 但是,父母是否能够看到孩子自身的存在,并不是以外在价值定义物质性的“它”,而是决定了孩子的内在是否直接感受到爱。 如果看不到孩子的存在,即使父母为了孩子倾注一切,孩子也不过是父母表达爱的工具。 孩子在脑海中承认父母为自己做了很多事情,也许承认父母爱着自己,但他感到了持久的孤独。

“父母如此爱你,为何你却那么孤独?”

犹太哲学家马丁·布巴说,关系分为两种。 我和你,我和那个。 如果我放弃期待和目的,建立我所有的本真和一个身体或事物的关系,我就会遇见这存在的所有本真。 这种期待和没有目的的关系,也就是“我和你”的关系。 在马丁·鲍勃看来,“我和你”只是生命的瞬间。 这种相遇的边界可能太高了,但作为普通人,我们至少可以学会尊重孩子是独立的生命。 不是实现父母想象中的功能价值“那个”。

“父母如此爱你,为何你却那么孤独?”

打篮球的体验、满足和享受的心情,所有这一切都代表着生命的存在感。 打篮球带来的功能价值就是我们脑海中总结的“它”。 “它”并不是不存在的,只看“它”,锻炼身体、培养意志力的附带利益,听不到孩子的快乐和急促的呼吸,看不到他满足的表情。 因为孩子从内到外发散的乐趣不能和我们共振,所以我们和孩子完全不存在于同一个空之间。 我们睁着眼睛,但全盲。

“父母如此爱你,为何你却那么孤独?”

孩子和父母想的不一样是常态

同样是偶然的

有一次,我的朋友想去男孩家做客,和他分享经验。 男孩认真地对她说:“阿姨,我现在正在吃棒棒糖。 我不能听你的话。 ”。 过了一会儿,男孩吃完糖后,来看阿姨,一边说“现在可以听你说话”,一边认真地看着阿姨。 我的朋友觉得这个孩子有明确的自我边界,长得很好,但是孩子的父母不能接受孩子和他们一样的拒绝。

“父母如此爱你,为何你却那么孤独?”

为什么父母难以接受孩子明确的自我边界? 拿着手机打电话,手机上显示“暂时不想被录用,过一会儿再打”的话,一定拿去修理。 因为手机是一个东西,东西没有自己的心情和界限。 有多少父母把孩子也看成是东西,看成是自己意志的延伸? 有些大人看到孩子很可爱,在拥抱孩子、和自己说话的时候,会注意到孩子的状态和心情吗? 他想和大人建立关系吗?

“父母如此爱你,为何你却那么孤独?”

父母一刻不停地担心和孩子预想的不同,为了不不安,用各种各样的手段“修理”孩子,让孩子如父母想象的那样表现。 事实上,孩子是另一个独立的生命,和父母想象的不一样才是常态,如果一样,完全是偶然。

“父母如此爱你,为何你却那么孤独?”

很多父母都说孩子应该用正确的人生方法生活。 “我像他想象的那样,为他求好,有道理”。 这样想的父母可以回顾一下自己的人生。 当你的父母也这样对待你或者要求你的时候,你过着精彩的生活吗? 你的人生开心吗? 乔布斯和索罗斯等大多数行业最优秀的人,都有人生总结,不是成为别人眼中正确的你,而是成为你自己对人生真的有意义。

“父母如此爱你,为何你却那么孤独?”

生活在外在价值体系中

生命的本色是恐怖的

如果我们不是从自己的体验中生活,而是活在外在价值体系中,活在别人眼里,关系就会被物化。 在物化的关系中,生命的底色是恐怖的。 很多女性在没有性欲时,不能确定拒绝伴侣的性要求,拒绝就会产生深深的罪恶感。 这种心理并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自我价值感低”,但实际上不擅长拒绝性的女性也有可能是优秀自信的女性。 问题是,如果她活在女性角色身份中,而不是女性自身价值的存在,她如何拒绝这个角色身份最重要的功能——性? 说难听的比喻,做更高级更漂亮的性用品,没有帮助性的功能,就没有价值,应该被抛弃。 很多女性在其他方面都有很棒的自信,但无法摆脱这种根本的恐惧。 作为女性,你自己的存在不值得。

“父母如此爱你,为何你却那么孤独?”

女孩出生的时候,即使在不重视男性和女性的家庭里,女孩依然会感受到父母的微弱期待。 “我女儿比别人家的儿子有出息”,或者“做个质量好的女人”。 最大的人生目标是和好丈夫结婚”。 在这里,女性的价值要么和男性竞争,要么以女性的身份换取男性的避难,她自己的存在是不值得的。 但是,男性自然被赋予了“世代相传,香火连连”等面子和精神价值。 当然,这些也是物化的价值,在物化的价值体系中,男性也很难找到自己。

“父母如此爱你,为何你却那么孤独?”

我们活在恐惧中。 在幼儿园害怕“不听话就惨了”。 一去学校就害怕“成绩不好就一辈子没有希望”。 工作后,我担心“不能表现不好的将来”。 ……我们物化的车轮旋转着,一刻也停不下来。 无法想象“如果我没有任何功能价值,会发生什么”。 我们是有功能价值的“物”还是真正存在的人,取决于我们是否被另一个身体深深地爱着。

“父母如此爱你,为何你却那么孤独?”

现在,请停下来想想。 如果剥离了所有的功能价值,我是谁? 我所追求的,到底是自己真正想要的,还是恐惧驱使下所追求的? 没有外面标签的我,双脚还骑在大地上,能感觉到自己的存在吗?

“父母如此爱你,为何你却那么孤独?”

看,是真正的爱。

越来越多精彩的文案@本女性(微博)

标题:“父母如此爱你,为何你却那么孤独?”

地址:http://www.cfcp-wto.org/cfzx/22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