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414字,读完约16分钟

▲7月14日,图书馆馆长李熙龙(中间立人)在安康人周末读书会现场主持。 摄影:何双

经费不足,网民很少访问的市级图书馆,如何开拓书籍的来源,把读书作为市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李熙龙习性走路上班。 在他的印象中,一年去市图书馆报告的日子特别长。

55岁的李熙龙心里清楚,自己再过两年就退居二线了,安康市文广局文艺创作室的岗位可能更适合自己。 但是一张任命书派他去了安康市图书馆。

作为当地的“文化人”在安康住了32年,李熙龙没有进过安康市图书馆。 那个形象中灰色的三层小楼“以前偶尔在那个院子里参加过活动”。

安康的文化人圈这么大,一路上不断收到老朋友、老同事的问候。 “什么,你去图书馆了,在哪里? ”“安康市图书馆? 我不知道在哪里。 ”。 “我不知道! ”“我没去过! ”。

李熙龙以为自己听错了。 “我不怎么去是因为家离安康学院图书馆很近,大家没去过很奇怪。”

不记得了,图书馆旁边的餐厅一直很受欢迎,李熙龙回答说:“那个入口进了‘陕南香’旁边。” 大家的回答让他越来越悲伤:“什么,这不是饭馆的停车场吗?” “啊,是我们经常停车的地方啊。 ”。

走进安静的庭院,“书香没有酒菜的香味”,李熙龙茫然若失,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服务的地方,这样没有“存在感”,自己能带来多大的变化?

这些问题深深地刺伤了李熙龙,成了他一年来最大的心病。

……。

时间转移到今年7月14日下午,淅淅沥沥下了一夜小雨,冲洗了安康多日来的燥热,市图书馆二楼会议室里挤满了参加读书会的书友,30多人的开放间没有空位,依然收伞塞在门口,哪里缝了别针 图书馆的员工在大椅子中间增加了一张小长椅,小长椅之间又很拥挤。

李熙龙站在会场中间,有时看手表,环视到场的网友,叫熟悉的朋友。 “这个谁的包都不要占地方。 请把伞也放在门口。 》自去年10月成立“安康人周末读书会”以来,作为倡导者,李熙龙参加并主持每次“约读”活动的场景经常使他困惑。

眼前走进图书馆,看到进入读书会现场的网友、书友,顽固的陕南汉男平静地说。 “去年在这里,在任命现场,我说,要构建“书香”社会,图书馆必须积极构建平台,找书,为书找人。 图书馆的员工不仅需要成为馆员,还需要率先成为阅览宣传员。 ”。

现在才是小的第一步。 除了感慨,越来越多的事情着急,留给他的时间不多。 李焕龙说:“作为馆长,我们有责任为图书馆奠定基础,未来新馆开馆那天,大家看到的是现代化的“图书馆加书院”形式的公共文化阅览研究场所,应该不是钢筋混凝土的空壳。”

“二百年借款”迫使馆长找书

李熙龙向现场观众讲述“200年图书册”时,很多人流泪,“人们兴奋、鼓掌、握手、拥抱我……”现场马上捐赠了500多本书。

窗外的小雨还在下,有时有人走进图书馆一楼的图书借阅室,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读物。 在宽敞的正房里,十几个大型书架上排列的是又旧又黄的书,在拥挤的通道里,狭小的桌子占了大半面积。

“提倡全民阅读,建设《书香》安康。 靠什么,不仅有人看书,还得看书。 ”。 上任第一天就进了这个大图书馆,满眼沧桑让李焕龙痛感,更着急。

“不到5万本藏书量啊”安康市图书馆根据地市级国家标准的二级图书馆建设,达到了90万本藏书量,尽管政府每年购买15万元的书增加新书,但要达到90万本并不容易。

李熙龙计算了账目:以市场书籍平均价格33.75元计算,每年15万元的图书购买经费只能购买新书4500本,达到90万本藏书量至少需要200年。 “我等不了,我不能和来这里看书的网友们一样等。”

你能努力缩短这个时间的距离吗? “不要依赖我! 不仅这十五万元。 图书馆人要多成为书的积蓄者,发动全部能发动的力量,一起缩短这段距离。 ”。

从读书会开始,图书馆一边努力构建公共新闻平台,一边让网民进入图书馆,写书的人也一起进入图书馆,建议“安康人读安康书”。 李熙龙说:“知道家乡的事,读家乡的书。 爱家乡,才能建立安康。 ”。于是图书馆开始向当地作家群发送作品征集信。 安康谁出了什么书,谁的书对安康有意义,在电视台做过记者,文艺创作的李熙龙知道。

根据征信,图书馆开展的“安康人周末读书会”的活动要向社会征集安康当地文化图书,作者向图书馆免费提供每本50本。 “你捐了50本书给我,我们每本看两次,读两周。 图书馆会议室只能容纳30人,我们收集了50本书,1本放在读书室,1本放在地方文献室。 如果你想捐书,我们马上在安康当地的新闻平台上发表软文,向作者发行图书馆的收藏说明。 ”。 李熙龙说,图书馆为作者提供了图书宣传平台,收集了很多地方文献“双赢! ”。

消息一出来,有人就吃惊,有人说李焕龙不交朋友,还有人骂李焕龙“无耻”,“你图书馆不来买我的书,还让我捐书,这是朋友干的吗?” 谁谴责,李熙龙把下周读的书提前送回家,星期六邀请他去读书会现场做读书评价员。 “不,出乎意料,读书会来了,他成了图书馆活动的宣传者。 ”。

李熙龙自己也没有想到,几个月来,图书馆捐赠的安康本地书达到了1000多本,收集了近200种书,各50本,关于安康籍作家100多人。 汉阴县作家陈旭伟捐赠书后,拿着其收藏证书,说:“我拿到过很多证书。 这是最珍贵的。 ”。

沈阳县作家赵攀强参加了读书会,自愿捐赠了自己的5部作品250本。 图书馆发表他捐赠的消息后,沈阳县图书馆找到了他,问他为什么不捐给安康市图书馆,捐给沈阳。 他说:“安康市图书馆不仅仅是捐赠书的活动,还组织读书。 我体验过了。 这个形状真的很好。 ”。 就这样,在赵攀强的带领下,沈阳县的9位作家向安康图书馆捐赠了大量的书。 李熙龙说:“27本书,是一支大笔哦。 ”。 这也影响了许多县级图书馆的图书宣传活动。 除了在安康招募图书外,李熙龙还委托西安文化界的朋友、老乡启动捐款书。 陕西文化网总编辑秦岩被李熙龙的行为所感动,邀请他在西安的文化公益活动中进行宣传。 李熙龙向现场观众讲述“200年图书册”时,很多人流泪,“人们兴奋地鼓掌、握手、拥抱我……”,现场很快就捐赠了500多本书。

《西安账单》激励了李熙龙,“潜力很大啊! ”趁热打铁,然后李熙龙在秦岩和媒体的帮助下在陕西艺术馆进行募捐活动,现场也同样非常热烈,捐赠了6000多本书,“6000本意味着什么? 年购书费15万元,只能买4500多本书! ”。 借着兴头,当天下午李熙龙鼓起勇气去三秦出版社找以前认识的编辑,询问情况,出版社领导二话不说地带他去仓库,说:“本以为能给我们七八包书,一下子给20包,都

那天从西安回家的路上,图书馆辛苦少的三菱面包车客满了,后面同是装满了临时租的货车。

从此,安康市图书馆馆长“西安求书”和“200年图书册”的故事传开了:宝鸡市岐山县的作家群听说,捐赠了书。 商洛市作家群听后,把书捐了出去。 西安市长安区的作家群听说了,书也捐了……。

李熙龙说《西安求书》最难忘的是71岁的朱文杰老人。

李焕龙记得,去西安求书是先向老乡求助,老乡们捐书时被朱文杰知道,这位原西安市文史馆的老馆子告诉李焕龙“来西安时找我,我捐了书”。 接到电话,李熙龙决定第二天出发。

腊月二十三日,前夜大雪封山,高速公路被封锁。 上午,李熙龙关注天气预报。 中午广播电台广播“高速公路12点可以通行”时,李熙龙已经出发了。 穿过辽阔的秦岭洁白的雪间,危险的状况持续着。 下午4点,李熙龙电话里说“我们到了”吓了朱文杰老人一跳。 “你家的号码是多少? 我马上就来。 ”。 老人后来说,他在窗前楼下踉跄着看到两个摔倒的李熙龙时,鼻子酸得流泪了。

一进门,两个人就紧紧拥抱在一起。 这次,除了赠送了300本以上的书,最重要的是老人通过西安市文史馆向安康图书馆捐赠了完备的安康市文史资料,“对安康市图书馆来说,这是极其珍贵的藏书”。

没有这些仪式的“求书”“捐书”温暖了李熙龙的心,“因为大家都明白这件事意味着什么! ”。

寻找书的“周末读书会”

在王蓝的带领下,她的父亲和继父也参加了读书会。 “多亏了‘安康人周末读书会’,她和两个老人从‘父子关系’变成了‘同学关系’”

“2002年,张明俊担任安康市泸湖镇天柱山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忠实履行了共产党员和基层干部的职责,十几年如一日,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随着高亢的读音,文学《秦巴魂》报告了书友们之间开始了接力。 安康籍作家采录的长篇纪实文学真实地描写了原安康市汉滨区濮湖镇党委副书记、天柱山村党支部书记、全国劳模、优秀共产党员张明俊的短暂一生事迹。

“读书会主要读四种书,中外名著,文化经典,上位新书,地方作品。 ”。 李熙龙在开头说:“安康的人爱安康,理解安康,建设安康最简单的方法是先读安康的书。 ”。 读书会成立后,“我们一直在读地方作品。 除陈忠忠去世两周外,我集中阅读了《白鹿原》。 今天读的《秦巴魂》还是地方作品,已经读了第三遍了。

第一次读《秦巴魂》时,图书馆除了30多本书的朋友外,还特意找了书的人和大家一起阅览和分享。 在第二次精读阶段,请作者谈谈文学创作,委托当地文学评论家进行现场评价。

经常参加读书会的人为了鼓励人们进入图书馆,“安康人周末读书会”每周一35日依靠图书馆“二微一站”的新闻平台发出“约读”的邀请,网民按照有趣的自由选择,每周六

会议室里抑扬顿挫的朗读声不断……参加的是来自《秦巴魂》主人公张明俊故乡的村民,有中学教师、社团朗读爱好者。 短短两分钟,大家就用声音说出真相,得到了不同的浏览体验。

阅览共享应该是读书会最精彩的部分,所有参加者都活跃地共享自己的阅览部分的心得。 “通过读书会,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村,了解我们村党支部书记张明俊的优秀事迹。 对我个人来说,我可以收到书记的旗帜,让我们的村庄更好。 ”。 来自天柱山村的村干部唐振多次参加读书会,说每次阅览《秦巴魂》,自己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安康市高新技术中学教师王介莉是学校“看书吧”的创始人。 我喜欢阅读,所以经常参加书友的网上活动。 我在听图书馆举办的“安康人周末读书会”时,把“团队”拉到了图书馆。 在她的眼里,读书是一种高雅的交往活动,不仅能开阔自己的视野,还能找到阅读方法和学习路径。 “读了《秦巴魂》,学到了很多纪实文学的写法。 ”。

在分享中,王青有点兴奋,不仅表达了对书中人物的敬意,她还想表达读书给自己带来的变化。 在房地产企业工作的王蓝偶然参加了读书会。 她清楚地记得,那一期阅览的是报告文学“1983安康大水灾”。 80后,王蓝没想到山川秀美的家乡遭受了那场灭绝的灾害。 现场很多亲历者想起了当时的情景,让很多书友哭了。 “我最喜欢这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喜欢听别人分享,给我很多启发。 ”。 王蓝说平时工作很忙,不能冷静地看书。 茫然的时候,我不知道该读什么。 “来这里,大家一起读书,充实了我的生活。 ”。

在王蓝的带领下,她的父亲和继父也参加了读书会,70多岁的两个老人,每期读书会都没有落下,“在这里读书交流,丰富晚年的生活,交了很多书的朋友,两个人看起来更有精神”。

李熙龙笑着说:“因为‘安康人周末读书会’,她和两个老人从‘父女关系’变成了‘同学关系’。”

在笑声中,在掌声中,在朗读中,在共享中,下午,浓浓的“书香”一直弥漫在不大的会议室里。

图书馆不是“钢筋混凝土的空壳”

“只有继续大力创新,图书馆才能获得存在感,搞好服务,公共图书馆才能快速发展,图书馆才能获得更好的生存

安康市图书馆位于繁华街道,旁边的餐厅做了越来越突出的门牌,把图书馆的门已经挤到狭窄的小路上,缩小到里面的小铁门上。 “安康市图书馆”的古铜色字也生锈了。 院子的右手临时临时临时临时棚屋是图书馆新馆的建设指挥部。 三层灰色的小楼是在这个院子里建了32年的图书馆大楼,像大部分时代的建筑物一样古朴小型。

“很明显,这不适应现代图书馆的要求。 ”。 李熙龙知道就任第一天起担任图书馆馆长的首要职责就有建设新馆的任务。 “虽然是年末开工的项目,但我不知道新馆怎么样。 怎么建? ”。 问大家,说设计完成了,说“好啊”,怎么办,又怎么不能这么说。

第二个没说,李熙龙当天去西安,找到新馆的设计部门了解情况,去陕西省图书馆咨询专家。 在陕西省文化厅公共文化司负责人和相关专家的建议下,李熙龙决定去北京,去国家图书馆取经。

一个图书馆管理的“新人”,投身专业行业,李熙龙兴奋不已,除了国家图书馆的会场设计,他觉得自己最打开的是图书馆的阅览宣传活动和各种专业研究讲座。 兴奋的样子乘坐高铁,花了1个多小时奔赴山东省,知道了“图书馆加书院”的新图书馆理念。 "因为他们的“书院”在全国都很有名. "

一周,李熙龙收获颇丰,安康市“图书馆加书院”的现代化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已经在他脑海中树立了榜样。 回到西安,第一件事是召集建筑设计师马上根据新理念重新设计,原来的小正房在降低人员价格的同时,处于符合现代图书馆阅览模式的开放大型阅览空之间。 纳入国学文化、汉水文化、道教文化、慈善文化、茶文化等具有安康地方特色的文化要素,明确书院理念的构想。 李熙龙说:“公共图书馆是社会教育机构,我们有责任积极宣传从前流传下来的文化普及事业。”

现在图书馆的生存普遍面临着很多问题,很多大城市图书馆也不景气。 但是李熙龙在实践中尝到了甜头,领悟到了其奥秘:存在、服务、创新。

“只有继续大力创新,图书馆才能获得存在感,搞好服务,公共图书馆才能快速发展,图书馆才能获得更好的生存。 ”。

“安康市位于秦岭贫困山区,政府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投资2亿元建设图书馆新馆,每年支出购买15万元书的经费,政府的责任已经尽了。 现在图书馆在财政上没有富裕的情况下,有联系社会的责任,有义务为强化社会公益机构发挥社会力量。 ”。

图书馆员工吴兰是教师,但也有人羡慕去图书馆度假,吴兰苦笑了。 “每天工作忙得要命,加班是家常便饭,让别人听也不敢相信”吴兰说:“但是,看到馆长每天比谁都早到,比谁都晚走,没有抱怨。 ”。

“熙龙,你只有两年,你到吗? 有人听说“。 李熙龙说:“两年后,我至少:放心了。 ”。 他掰着手指说。 第一,新馆建成,安康大地象征性的公共文化建筑站起来了。 第二,带出一个团队,阅览公关负责人的团队,现在读书会分为39个团队。 “这些团队总是发展迅速,无论图书馆是否需要它,都成为社会文化生活的一部分”第三,通过这样的长期捐款,安康的书和读书人有密切的关系,关心图书馆事业的人很多 “这三件事我做到了。 做好了。 不管谁当馆长,未来的安康市图书馆都不是钢筋混凝土空的外壳。 ”李熙龙想象着退休的那天,说:“钥匙一放,头也不回,回家带孙子去啊! ”。

下午5点多,读书会的活动还在继续。 书友们不想停止自己的分享。 另外,我想听越来越多的人对书里人物的理解。 ……以民营企业经营者集团为中心的“兴邦教育读书会”的负责人说:“在安康,我们可以以读书会的形式组织起来,我们在这里找到强烈的归属感,使自己的读书活动更好。 清汉江电影企业读书会负责人说,在“安康人周末读书会”的带领下,企业专门腾出办公室建立读书室,开展读书活动。

“星火燎原,我们每个人都有火种在安康的大地上发力,组建团队,与书一起,与阅读团队一起,与阅读宣传人一起,读书的人增加,书香安康了”李熙龙高兴地说。

下午7点,“博阅学社”在图书馆专门腾出的那个活动室,开始了他们自己的读书、文艺表演等活动。 “我们的生活因阅读而丰富多彩,博读而精彩……”悦耳的诗朗诵飘在图书馆的狭小花园里。

雨停了,天黑了,远处的青山笼罩在浓雾中,夏风一阵,舒爽无比。 汉江边的灯还没有亮,读书会的书友们既有继续着自己“诗意”的生活,也有融入城市夜色,融入柴米油盐日的人。 但是“书香”改变了生活。 赤峰新闻网每日新闻记者强晓玲何双实习生黄骏

标题:“一个新任图书馆馆长的“书香”实验”

地址:http://www.cfcp-wto.org/cfzx/19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