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土地流转正在迅速升温,大规模集约化经营正逐渐成为一种风气。农民们摆脱了分散种植土地的束缚,变成了五指并拢。那么,在土地集约持续利用后,有什么可以替代劳动强度大、生产环节多的田间劳动,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真正实现土地的高产高效,增加农民收入呢?请看林西县的做法:

几天前,在林西县的一次采访中,记者发现在广阔的田野里,过去人们欢呼和马匹的工作场景发生了变化,各种各样的拖拉机拉着翻新过的农具在奔驰,机器在它们前面穿梭,机器的声音在耳边隆隆作响,令人耳目一新。据县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张伟介绍,目前,全县农牧业机械总功率为273430千瓦,拥有拖拉机4519台,耕整地机3296台,种植施肥机2949台,大型收获机33台。由于全县机械化作业程度较高,今年春播等农业活动在大量集约劳动力外出工作的情况下,比往年提前优质完成。

让传统农具永远“让犁休息”,增加农业机械的“油门”

走进新林镇新河村一个叫羊坡地的丘陵地带,却看到一辆大型胶轮拖拉机拉着一辆6分犁在晚些时候翻地。农业机械师张凤玉从车上跳下来,告诉记者,他驾驶的拖拉机和农具属于新河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目前,6台大型拖拉机、5台中小型拖拉机和12台全社会配套机具以每亩28元的价格为村民完成了土地流转。记者发现,在大犁的一侧安装了一个特殊的装置,机修工把它像几件珍宝一样介绍了一下,说这叫做土壤水分装置,安装它不会产生土壤水分沟,农民也就不用为平整土壤水分沟而痛苦了。陪同考察的新河县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主席吴说,这些农业机械都是县内生产的,农业机械合作社不需要到县外购买农业机械。她还表示,她的合作社有四种管理模式,即土地半支持和托管合作、完全支持和托管合作、土地租赁合作和土地股份制模式;进入合作社也有四种方式,即农业机械进入合作社、资本进入合作社、机器进入合作社和土地进入合作社。合作社自2009年底成立以来,平均年机械化作业面积已达到1万多亩,成员年平均分红超过1万元。

让传统农具永远“让犁休息”,增加农业机械的“油门”

据了解,新河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等农业机械合作组织,连同大型农业机械企业和农业机械操作维修网点,在林西县遍地开花。全县有几十个农机合作社,100多个大型农机户和44个农机维修点。从经营规模来看,全县108万亩耕地面积达到102万亩,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70%,机械化种植、收获和植保社会化服务累计面积达到206.8万亩;在服务模式上,以合作辐射为主,采取三种形式:成员以农业机械和自有耕地为股份,承包农民土地,接受农民委托耕种和管理土地,以玉米、马铃薯和甜菜为主要生产,以向日葵、杂粮和豆类为辅助作物,进行机械化耕作、种植和收获作业;就发展特点而言,农机合作组织依靠各种国家政策惠及农民,由简单粗放的管理向标准化发展转变,而大型农机企业则转变为农民的支持者和靠墙者。

让传统农具永远“让犁休息”,增加农业机械的“油门”

林西县双赢农机合作社的记者看到,全国农机示范协会的牌匾格外醒目。当被问及农业机械合作社给农民带来的好处时,合作社主席余人打断了他的手指:合作社已经转让了12660亩土地,拥有166台农业机械。今年,马铃薯、甜菜和玉米三大主导产业实现了全面机械化。去年,180名社会成员的人均收入达到13600元,预计今年将超过15000元。相比之下,去年在合作社所在的村庄,200名尚未加入合作社的农民的人均收入只有5000元。我不知道我是否不知道,但如果我感到害怕,这真的是一个增加农民收入的问题。余人激动地说。

让传统农具永远“让犁休息”,增加农业机械的“油门”

张伟表示,全县以国家示范社双赢农机专业合作社、自治区示范社新河农机专业合作社、市县示范社英达农机专业合作社为标杆,不断加强农机合作组织标准化建设,使数十个注册的农机合作组织能够自由运作,在农机社会化服务中脱颖而出。(记者邵永和郭敬超张力文)

标题:让传统农具永远“让犁休息”,增加农业机械的“油门”

地址:http://www.cfcp-wto.org/cfzx/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