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36字,读完约5分钟
不到一周,2017年就要到了。这也意味着供应方结构改革已经推进了一年,即将进入深化的一年。
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深化供给体制改革的重要一年。会议认为,中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虽然存在周期性和全局性因素,但根源在于重大结构性失衡,导致经济运行不畅。我们必须从供给方面和结构改革方面寻找出路,努力实现新的供求动态平衡。
因此,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已成为新常态下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主线,新常态被定义为“适应并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自去年年底中央政府提出供给侧结构改革以来,五大任务,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化、降低成本和短板补货,已成为经济工作的重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明年将是推进供给面结构改革的“深化年”,要求进一步推进“三比一、一减一补”和农业供给面结构改革,重点是振兴实体经济,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这意味着,在今年推进五大任务和其他工作的基础上,明年供给面结构性改革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强,各项结构性改革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回顾即将到来的2016年,供应方结构改革的五大任务取得了初步成效,在产能削减、库存削减和短板补充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其中,金融业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那么,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资源配置的枢纽,金融业如何才能更好地把握主线,在未来一年深化供给方面的结构性改革中,努力促进新的供需动态平衡?换句话说,金融业应该如何深化供应方结构改革?
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金融业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稳中求进,稳中求进。今年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的第六年。把争取稳定的总基调进一步提升为治国的重要原则和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落实稳中求进的总基调,需要宏观调控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稳定和中性,适应货币供给方式的新变化,调整好货币政策关口。因此,有必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提高整个供给体系的质量。在结构调整过程中,要防止总需求惯性下降,同时不允许释放过多的水,阻碍市场的有效清理。贯彻稳中求进的总基调,要求金融监管不断提高和改善监管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这就要求把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下决心应对多个风险点,努力防范和控制资产泡沫。贯彻稳中求进的总基调,要求金融机构立足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树立和落实新的发展理念,引导经济向更高质量、更高效、更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金融业应不断优化融资结构,增加股权融资。目前,我国经济金融领域存在一些矛盾和潜在风险,其中许多与融资结构不完善有关。例如,企业高负债率、地方政府债务、“影子银行”、产能过剩行业贷款被认为是经济金融领域潜在的高风险点。这些潜在风险的产生和积累源于经济自身的发展,也与融资结构的失衡有关。因此,优化融资结构已成为化解潜在经济金融风险的必然要求。从供给方结构改革的角度来看,无论是促进去产能还是要求去杠杆化,都体现在金融部门改善融资结构、降低企业整体杠杆比率上。在去杠杆化部署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支持企业债转股的市场化和法制化,增加股权融资,强化企业自身的债务杠杆约束,降低企业杠杆率。因此,对于目前仍以银行信贷等间接融资方式为基础的中国融资体系,一方面要着力优化信贷结构,盘活存量,利用好增量,帮助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股权融资,大幅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金融业应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努力提高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即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制度机制。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要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就必须更有效地配置和使用金融资源,提高金融供给效率。因此,必须全面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加金融供给,提高供给效率,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要努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推进货币政策调控框架转型,提高央行市场利率调控能力,有效发挥政策利率信号作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要深入研究,积极稳妥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构建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需要的监管体系,提高和改善监管能力,实现金融监管全覆盖;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必须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改革,完善商业银行治理结构,促进民营银行有序发展,丰富金融机构组织体系,为实体经济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
深化供给方改革不可避免地会带来痛苦和困难。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不能因负担过重而等待,因困难重重而无所作为,因风险而规避,因痛苦而退缩。”这四个“不能”,不仅是供给方改革的要求,也是金融业的希望。
标题: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业怎么干
地址:http://www.cfcp-wto.org/cfzx/10945.html